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刘培林:换一种思路化解产能过剩
作者:刘培林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加工时间:2013-07-12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产能过剩;化解;思路
摘 要:
内 容:

我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少制造业积累的产能,相对于目前国内和主要出口对象国的市场容量而言,处于过剩状态。应该说,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短缺经济状态相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能过剩不仅意味着消费和投资需求得到了满足,更意味着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外在压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产能过剩的危害,必须妥善加以化解。

化解产能过剩的通常思路是减少产能,即在供给端做减法。倘若所减少的产能还能转用于增加其他短缺产业的产能,则更加理想。但这种思路之下诸如停工停产、短期的结构性失业、公共资金投入等短期成本不容忽视。

如果拓宽视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思路,即在需求端做加法,扩大市场容量。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悖论,产能过剩按照定义就是供大于求,何来拓展市场?但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只有在全球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产能过剩才成为绝对的现象,才需要减少产能。但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市场饱和而低收入经济体市场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市场容量就有拓展的空间。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还有可以拓展的市场容量吗?客观分析全球市场情况,应该说我国至少有一些产业可以拓展市场容量。这些市场容量不是来自美国、欧洲、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甚至不是新兴经济体,而主要来自非洲等地区的低收入经济体。

我国经验表明,低收入阶段上,在区位条件较好的部分地区通过发展一定的相对超前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初级加工制造业,可以成为增长极和经济起飞的引擎。这些措施不仅是缓解诸多供给瓶颈,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面因素。这些领域需要大量的工业产品投入,我国作为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满足相应的需求。非洲的地区的低收入经济体虽然对这些产品也有需求空间,但短时间内尚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这就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拓展市场容量的潜在空间。

但非洲经济体资本和外汇匮乏,无法支撑对这些产品的进口。这种背景下,如何拓展这些经济体的市场容量?一个可能的思路是,更加重视出口信贷政策的作用。以购买我国产品为前提,以出口对象国建设项目收益权或其他资产为抵押,把我国目前被消极地用于维持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的投入,转化为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信贷,可以有效带动一些产业出口,拓展非洲等地区低收入经济体的市场。

与消除产能的思路和措施相比,这样的措施更加积极,短期成本更小。

企业走出去在外国设厂进而消化过剩产能的做法,固然能够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但国内生产总值不会提高,就业机会也会转移到国外。而与之相比,本文建议的措施则能够同时提高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且就业机会留在国内。

考虑到各方面因素,还可以对传统的出口信贷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为尽可能降低失误和损失,应由我国企业自身在充分市场调查基础上提出出口信贷申请;并由提出申请的国内出口企业提供一定担保,从而形成出口企业和出口对象国项目收益双抵押的格局。其次,由于低收入国家往往需要多个投资项目同时进行集群式投资,才能整体见效,所以可考虑由我国多个企业联合实施出口信贷项目,并且和部分企业直接走出去在外国设厂的方式结合起来。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