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9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甲醇贸易圈又现跑路
跑路并卷走上亿元资金的崔某,已在甲醇贸易圈闯荡数年,此次就是利用中远期现货贸易方式,预收了货款,到期却没有足够的货可交付。
近期,从华东市场传来“甲醇贸易商跑路”的消息。经期货日报记者多方了解,坊间消息终于得到证实:今年2月底,在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兰多贸易有限公司的崔某卷走上亿元的资金后消失了。
据市场人士介绍,此次跑路事件的“主角”崔某已在甲醇贸易圈闯荡数年,算是响当当的人物。此前凭借良好的口碑,崔某赢得了为数不少的“信任票”和市场份额。
“今年把家当全押上了,没想到几千万元都打了水漂。”作为此次跑路事件的受害者之一,上海甲醇贸易商张某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张某与崔某并非是一面之缘,之前曾有过多次合作。“去年也是同样的贸易方式,净赚了1700万元。但今年却没有去年那么幸运,被骗走了4000多万元。”张某无奈地说。
实际上,甲醇现货市场过去也曾有类似的案例,由于市场整体不够规范,恶意跑路、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2012年上半年,江苏某化工贸易商囤积大量甲醇,但由于价格暴跌,该贸易商资金链断裂而跑路。近两年市场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此类事件鲜有发生。
“与黑色金属等市场相比,甲醇市场的跑路现象还比较少。”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吴郑思告诉记者,相较于铁矿石、铜、大豆等融资贸易盛行的其他品种,甲醇的进口量相对较少,风险相对有限。此外,由于2013年以来国际甲醇价格优势不明显,国内甲醇进口需求转弱,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了。
据了解,目前甲醇现货贸易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传统的店铺式贸易,即厂家与终端或贸易商一对一地实现资金和货权的转移,谈判多为一单一谈或厂商报价、购方按批次定价,结算主要是现汇和部分承兑相结合,多用于国内终端或贸易商从国内厂家的采购;二是长协贸易,即厂家与部分中大型贸易商或终端客户通过长期协议确定数量、价格,从而强化长期成本的控制;三是近年兴起的电子盘市场以及中远期现货贸易,实现了产业与金融的结合。
此次跑路事件就是贸易商预售了未来半月或一个月的货物并收了款,到期却没有足够的货交付,最终导致受害人人财两空。
中远期现货贸易是把双刃剑
由于中远期现货贸易能够有效盘活存货,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种贸易方式在化工品市场很常见。但一旦市场价格出现急剧变化,下游的违约风险和存货贬值风险很容易冲击贸易商的现金流。
“中远期现货在华东地区的甲醇贸易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东部港口地区,标的以进口货居多。对有融资需求和擅长现货预买预售的贸易商来讲,他们是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的。”在甲醇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贸易商胡先生坦言,这种方式已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据胡先生介绍,一般情况下,贸易双方先谈拢价格和交割日期,然后订立合同,买方向卖方支付10%—20%的保证金,按约定日期进行货物和余款的交割。“由于多数贸易商都参与过中远期电子盘和期货交易,接受了保证金交易这种理念,中远期现货贸易在甲醇贸易中容易被接受。”
据了解,甲醇中远期现货贸易起源于融资贸易,是产业与融资相结合的一种贸易模式。
“此前的融资贸易商给现货市场的回报率其实很高。”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华南甲醇成交价格在3180元/吨的时候,由于融资贸易商大量出货,华南市场某些贸易商可以接到3030—3080元/吨的低价货源,现金结算,款到转货权。受低价货源出现影响,当时市场成交不是特别乐观,贸易商普遍担心甲醇价格继续下跌,纷纷出货套取低价货源带来的利润,导致短期内价格一路走低。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来看,甲醇市场的融资贸易商已由最初的国企向中小型民企延伸,“可以说崔某就是中小型融资商的一个缩影”。
据吴郑思透露,国外中远期现货贸易结算用信用证和电汇的比较多,一般风险较小。但在国内中远期现货贸易中,一般是贸易商与下游签订中远期销售合同,并收取一定保证金,然后以现汇或承兑模式向厂商或上一级贸易商采购。“厂家多是先款后货,导致下游物权转让前的存货风险和资金周转风险集中在贸易商身上。”她表示。
在她看来,由于液体化工品供求和价格变化周期较短,在途存货的价值变动风险较大,进而产生违约风险。一旦市场价格出现急剧变化,比如类似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甲醇价格大幅波动,下游的违约风险和存货贬值风险很容易冲击贸易商的现金流。
虽然中远期现货贸易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但似乎并未影响市场对于这种贸易模式的青睐。据记者了解,不仅在甲醇市场,乙二醇、苯乙烯、PTA、橡胶等化工品市场中,这种贸易方式都普遍盛行。
“传统贸易中,贸易商往往会在价格低位大量采购,然后在价格回升后再进行销售。这种交易模式需要提前购入货物,并支付全额货款,会占用大量资金,并会产生大额仓储费用。”东吴期货化工品分析师李思骅介绍说,以乙二醇这种液体化工产品为例,仓储费用每吨在50元左右,2008年大量建仓时,一万吨货物全年的仓储费用有600多万元。“相对于传统贸易,中远期现货贸易可以用较少的货款锁定符合心理预期的远期价格和交割日期,这种交易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操作理念,从而获得了众多贸易商的青睐。”李思骅表示。
“客观地说,这是企业提高存货周转率的有效手段。但化工品与铜等金属不同,储存、运输条件严格且单价较低,现货流动性差且单位价值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较高。”在吴郑思看来,中远期现货贸易之所以在化工市场中兴起较快,且普遍为港口贸易商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盘活存货,并提高资金效率。
贸易商风险管理需求更加迫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风险控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贸易商应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规避风险,目前来看,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推出,给很多贸易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从某些方面来看,中远期现货贸易与期货有些相仿。但对中远期现货贸易与期货进行比较,除了同是保证金交易外,记者发现二者还存在着更本质的区别。从功能上看,中远期贸易最终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转移为根本目的,其结果是由贸易商承担货权转移前的资金和价格风险,而期货则是转移风险和发现价格。另外,从风险控制上来看,期货资金由第三方托管,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中远期贸易缺少实质监管,导致风险增加。
尽管如此,但现实操作中,中远期现货贸易却更容易被贸易商所接受。令记者不解的是,随着年初聚丙烯期货的加入,目前期货市场上化工品种的队伍不断壮大,为何贸易商还要频频铤而走险采用中远期现货贸易模式呢?
对此,吴郑思解释说,相比较而言,甲醇期货相对“年轻”,除华东港口地区对期货认知度较高之外,其他地区不少贸易商对期货认知度都不是很高。在一些贸易商看来,当前的期货市场满足不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接货很可能接到厂库的货物,或者接到国产货。价格方面也不会很理想,因为期货价格毕竟反映的是国内整体的价格,而不仅是东部港口价格。
“像我们做橡胶贸易的,一般现在就开始卖空5月、6月远期船货,甚至有7月的,因为预期价格不乐观,所以提前卖空,收取买家10%左右的保证金。”上海某橡胶贸易公司的冯莉告诉记者,期货市场交割标的是全乳胶,不能完全和现货贸易中的标的物对应。还有就是期货交易对资金要求高,现货卖空不占用资金,而且可以收取部分保证金。
“中远期现货贸易标的物可以个性化定制,比如保证金比例、仓库、数量等,而且有现货实物基础,使得贸易商更为‘放心’。”胡先生认为,由于中远期现货贸易交易对象以化工贸易商为主,相互之间相对熟悉,激发了贸易商参与的兴趣。
“从本质上来看,这其实是一种对赌模式,无非是利益驱使,对赌远期现货价格的涨跌。”南京翰克斯石化有限公司的彭耀星坦言,资金的杠杆效应给贸易商带来了以小博大获取更高利润的机会。尤其是在化工贸易竞争白热化、内外盘价格长期倒挂、资金受限等背景下,贸易商赌博天性以及走捷径的心理在其中被放大了。
在彭耀星看来,投机和博弈必然会产生风险,一旦中间环节有违约发生,会对整个操作执行带来很多困难。“可以说这次跑路事件再次给化工行业敲响了警钟,进一步强化了从业者的风险意识,倒逼他们加强风险管理,对下游客户和交易对手进行更严格的信用评估等。”他说道。
尽管现在化工品贸易商日子要比钢贸商好过很多,但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对化工贸易商的信贷,资金问题不容小觑。
“对此,贸易商更应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规避贸易风险。就当前来看,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已经推出,给很多贸易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贸易商可以与风险管理子公司来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不论是第三方套保,还是第三方风控,或者是仓单贸易,都是很好的规避风险的途径。”吴郑思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风险控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但在方式选择上需要更为谨慎。贸易商最好通过有第三方履约担保的市场来管理对冲风险,而期货市场也需要及时调整相关规则制度,以满足现货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