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指数投资如何从边缘走到主流

加工时间:2018-02-24 信息来源:股市分析
关键词:指数投资;
摘 要:
内 容:

  查尔斯·埃利斯是当今世界级的投资家、投资思想家。他曾担任国际商业战略咨询公司格林威治联营公司的管理合伙人30年,被选拔为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的主席和受托人,还曾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等机构的理事会成员。长期以来,查尔斯·埃利斯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投资管理的重要课程,出版过《高盛帝国》《赢得输家的游戏》等著名作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指数革命:跟大师学指数投资》,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部分中,查尔斯·埃利斯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投资历程,讲述了指数投资逐渐被市场接受的故事。他坦率指出,在加入投资行业的前半段,自己一直对主动型管理、有效市场理论深信不疑——正是在不断的投资操作实践,以及担纲讲授投资管理课程的过程中,查尔斯·埃利斯开始对于主动型管理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书中,他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解释了指数化投资奏效的原因。全书的第二部分,则分条列出了投资者选择指数投资的10个理由。

  20世纪30-50年代,美国股市都很不景气。但二战胜利之后,美国及西欧、日本等经济体强劲复苏,终于助推了美国股市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繁荣。查尔斯·埃利斯在这时加入了投资行业。他回忆说,当时的主动型投资经理,很容易战胜个人投资者以及保守的银行信托部门和保险公司。这段时期,以IBM、施乐、雅芳、宝洁为代表的高增长股票,其股价一飞冲天。还有一些新型的综合企业集团,通过债务杠杆、收购低市盈率企业和会计操作,让报告收益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这为热衷冒险投资的投行赚取丰厚收益创造了条件。相比之下,银行的信托部门以及保险公司对于风险非常关注,通常会回避上述股票。

  20世纪70年代,不断有新兴技术、设备投入工业生产,也会被利用到投资分析领域。新一代的投资经理对于传统投资机构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体系、价值评估方式等都不屑一顾,主动型投资变得更加激越。事实上,20世纪的70-90年代,不光是华尔街,就连经济学、金融学的学术殿堂,人们很自然的都分成了两种文化。一部分人坚信技术创新、信息传播,终将真正创造透明化、开放和自由的市场,市场震荡更低,可以通过清晰的计算机和数学模型将市场一切因素予以量化;另一种声音则对上述观点提出怀疑(但缺乏足够坚实的依据)。

  投资经理能不能跑赢市场平均水平?这一问题而今看来几乎不值一驳,很多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在基于全球不同市场的数据基础上,得出了投资经理几乎不可能跑赢大市的结论。但这种观点在学术界的流行,要超前于被投资行业所接受。迟至20世纪末期甚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主动型投资都仍然称得上是主流的投资理念。

  1974年,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发表题为《判断力的挑战》,宣称一个被动的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将超过大部分主动型投资经历的投资收益。这之前,美国先锋集团的约翰·博格推出了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刚开始时,许多投资者心存疑虑而拒绝投入资金。先锋集团的指数基金一直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也就是市场主流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才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面对指数投资、指数基金的挑战,华尔街的主动型投资经理竭力宣称前者提供的投资收益对比,数据上并不全面,一些顶级的投行还不断调整统计口径,或者将指数投资贬低为“放弃"、“输家的选择"。但情况终于在20世纪末期发生了转变,流入指数基金的资金逐渐递增,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则推动了很多非盈利组织、慈善基金的资金,也转向指数基金。

  《指数革命:跟大师学指数投资》书中提出的选择指数投资10个理由,对于中国市场、中国投资者可以说也是基本适用的。比如,作者指出,而今的股票市场与过去相比完全不同,无论是其规模、运作速度、作为支撑框架的技术体系、全球市场的联系程度、创新频度、监管理念和方式,还是竞争烈度等,各种因素互相叠加。而今,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问题,不是信息过少,而是信息过载,研究报告铺天盖地,有价值的信息如此泛滥,以至于个体投资者要将主要精力花费在甄别信息的准确性,而投资机构则通过计算机设备和大数据系统来帮助分析海量数据。而今的监管原则是要求甚至是强制入市机构必须如实披露信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18-20世纪许多市场上的投资游戏规则。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主动型投资跑赢大市的背景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指数投资对于投资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