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欧元信用危机与出路
作者:李腊生 刘磊 毛书宇 加工时间:2013-04-07 信息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60期
关键词:欧元;信用危机;欧洲中央银行
摘 要:
内 容:

一旦欧洲中央银行利用债务货币化的方式去救助区内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中央银行就陷入成员国竞争性财政支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必将不断侵蚀欧元之信用,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欧元信用危机。

毫无疑问,相比欧债危机,欧元信用危机对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乃至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的影响要大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因为,若按这种格局发展下去,欧元在“用脚投票”的市场选择下必将最终退出国际储备货币,欧洲统一货币因此也就不再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了。对此,我们认为,理性的欧洲中央银行即使在当前面临较严重的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也不应采取债务货币化的方式救助区内主权债务危机国家。

上一部分的分析表明,债务货币化是区内救助的唯一选择,如果欧洲中央银行不利用债务货币化的方式去救助欧债危机,任其债务危机发酵的话,可能会导致区内主权债务国破产。一旦区内主权债务国破产,区内各成员国的主要债权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必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此看来,面对严重的欧债危机,不救助似乎的确也不行,救助则是唯一的出路。显然,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不是救不救助的问题,而是如何救助?

当区内救助不可行或救助效果可能更坏时,放弃区内救助应是一种理性选择。事实上,主权债务危机国是否破产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有区内救助,与债权人有效的协商并使债务展期有时对于化解主权债务危机会更为有效,它一方面使债务危机国的财政约束处于硬约束状态,起到有效抑制竞争性财政支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它不会破坏欧元信用的稳定性。当然,此处的关键则在于债务危机国是否有动力与债权人进行有效商协,从而保证展期后的债务不违约。然而,债务危机国是否有动力保证展期后的债务不违约的关键又在于它选择违约与不违约的成本与收益,在违约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能通过某种途径来降低债务危机国选择不违约的成本,其必然能增强债务危机国选择协商性化解债务危机的动力。

要降低欧债危机国选择不违约的成本并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欧洲中央银行跳出区内救助的视线范围,将救助措施的组合扩展至全球,先锁定一些有经济能力的重要经济体,并通过相关共同利益的充分考量,主动去寻求第三方救援,经过与第三方充分协商,达成多重组合的救助方案去化解欧债危机。这样既可避免主权债务货币化可能引发的欧元信用危机,又能达到有效救助的目的。我们认为,中国是最有条件和可能的外部第三方。

(田风摘自《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欧债危机的演化路径及应对策略》)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