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3 篇
13905 篇
477978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63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4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3 篇
从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看,神经系统药物市场仅次于心脑血管用药,成为全球第二大用药领域。而我国的神经系统用药市场在医院终端临床用药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
IMS预测,2012年中国仅中枢神经类疾病市场规模就将超过230亿元。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神经系统用药在医院终端临床用药的比重从5.93%上升到9.93%,份额提高67.45%。根据安徽省上半年县级医院采购的情况,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的情况更是直观。安徽省卫生厅周四公布今年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采购情况,全省148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总金额达17.6亿元。其中,有三个神经系统用药(奥拉西坦注射液、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跻身采购金额排行榜前十名。仅次于抗生素的采购额度。
这表明神经系统用药的医院用药比重提高较大,我们预计该趋势还将延续。同时我们对神经系统用药的市场有非常大的期望。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我国精神患者(包括心理疾患)共有6000多万,其中约1600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国由于认知不足、社会歧视、讳忌就医等原因,精神类疾病就诊率仅5%。随着我国人群对精神疾病认知度和治疗率的提高,精神心理药和抗抑郁药的市场潜力将逐步体现。今年以来,卫生部明确表示要在全国推开8类大病的保障,其中包括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精神障碍、痴呆等)。大病医保有望助推该领域医药需求的释放。
此外,精神系统药物有较高的政策壁垒,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2005年,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精类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各环节做严格规定。同年11月1日,国家药监局颁布《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管理规定的通知》,严格限定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企业的数量。
我们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市场角度看,我国的神经系统药物市场都将面临向好的趋势。然而,考虑到世界制药巨头的进入,市场将面临瓜分。目前,中国本土制药企业中能够自主研发及生产神经系统药物的企业并不多,而不少已进驻或将进驻中国大陆的外企(如灵北制药、GSK)等在该领域有及其丰富的研究经验,而对于抢占中国神经系统用药有非常大的先天优势。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如果想进入该领域。首先应该突破政策壁垒,先进入市场。其次,研发也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力量之一。对于研发实力强的企业一定要提高研发能力,对于缺乏专业的高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营销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综上,我们认为,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用药的市场仍旧是一个非常好的利润争夺点。而从企业层面考虑,如何占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