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8 篇
13910 篇
478050 篇
16308 篇
11770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56 篇
37910 篇
12167 篇
1665 篇
2868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1 篇
3875 篇
5491 篇
实现外资控股后 瑞银证券将增资拓展资本业务
“(外资)控股之后,(瑞银证券)主要的变化是能加强需要风险资本金的投行业务,比如资本中介、融资融券,衍生产品业务等。目前对于瑞银证券的增资也在计划当中。" 1月7日,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在第十九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期间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
房东明进一步表示,开展风险资本金相关业务,需要承担管理的责任和风险,过去瑞银作为小股东,风险和收益并不匹配,而将持股比例提高至51%或更高时则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瑞银等国际投行的强项是有较大的资产负债表,有能力在资本中介和衍生产品等领域开发出新的业务。
2018年11月30日,瑞银证券成为证监会批准的首家外资控股券商,UBS AG(瑞银集团)持有瑞银证券股比升至51%。瑞银集团自1989年正式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业务,2006年重组当时处于困境的北京证券,后获得全牌照;但过去瑞银证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资本金消耗不大的经纪和投行业务。
未来瑞银将更加注重海外和境内业务的整合,充分运用全球优势。瑞银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管金弘毅在同日举办的一场媒体见面会上也表示,瑞银证券第一次可以和瑞银集团真正实现并表,未来会更重视两边的业务整合。虽然过去十多年内资券商在人员规模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瑞银未来的方向并不会比拼人海战术,而会更注重服务质量。他举例称,在跨境业务中,无论是外资走进来还是中资走出去,都会真正运用到瑞银在全球的分销力量,当国际投资者对投资A股感兴趣时,可以借用瑞银股票部门、研究部门提供服务;反之它们也可以介绍客户给A股发行人。“这样才真正是我们全球的优势。" 金弘毅表示。
就中国股市而言,房东明表示,在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沟通中发现,2018年一季度以来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表达了更多进入和投资的期待,相对谨慎乐观,与国内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谨慎呈现持续的分化;而最近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已经达到近年来最高。
2018年A股海外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比从接近3%增长至6%,但房东明表示他们对中国股市的配置还远远是低配的,并且无论是A股的估值还是投资A股的通道等都有所改善,外资机构多表态积极。
GDR(全球存托凭证)制度的推出也会增加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境内公司的参与度,这部分的增量主要来源于未在亚洲市场建立交易部门的机构。房东明表示,大型外资机构可以通过QFII/RQFII、沪深港通等渠道投资中国A股,但有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很关注但是亚洲区没有团队,在伦敦市场发行GDR则可以给这部分机构提供投资于中国的机会,并且没有时差限制。
CDR(中国存托凭证)则更具有制度突破性。相比海外投资者走进来,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的渠道更加有限,CDR可以把优质公司带到国内机构和中小投资者熟悉的市场中。房东明表示,CDR在初期出现流动性小、套利、游资炒作等也没有关系,从小的企业进行试点是相对更务实的作法,后续可以慢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