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广西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思考

加工时间:2021-02-01 信息来源:国研行业资讯
关键词:广西;农业现代化;财政政策
摘 要:
内 容:

 

一、引言

习近平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现代农业是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土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而达到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万宝瑞,2012)。广西作为农业大省,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资源优势及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广西地区山石较多,地势复杂、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再加上广西部分地区还是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有限,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财政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具有影响范围广、政策时滞短和效果直接等优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因此,从广西农业自身特点、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看,为实现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政府仍需持续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二、财政政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导致农业投资周期长,投资效率滞后。财政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以及政策时滞短的优点。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作用。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各级政府仍需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财政政策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科技、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

(一)财政政策助力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在实施相关农业财政政策时,政府将筹集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耕地和土地保护、农机购置补贴、优势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绿色环保等方面以及高效的技术推广服务。同时,筹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对政府认定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进行奖补,支持示范区建设升级、扩区,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二)财政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要求,“中央和地方安排的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率要高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服务“三农"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继续加大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科技提升基础研发实力,支持成果利用和示范带动,并通过多项措施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财政政策推动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财政投入。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和农业产业的定向扶贫培训等计划,因地制宜,分层次、分类实施定向培育,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水平。推动建立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口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三、现阶段广西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财政支农政策经过调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广西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不断增加,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强农惠农,广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喜人。

(一)农村脱贫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和增收,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改善广西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政府全面推进了扶贫工作。广西财政逐步形成以教育扶贫、专项扶贫、民生改善为核心的财政扶贫开发政策体系。设立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等专项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将大部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确定了重点扶贫项目,安排了相关农业资金。财政扶贫开发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继续加大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定向扶贫成效显著:2016年,全区实现了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顺利摘帽,脱贫110万人,居全国第一位,扶贫率25%,居全国第二位。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根本保证。广西部分地区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创新试点,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16年广西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为36,805/公顷,比2007年增加1.3倍,年均增长率为13.7%,增长迅速。从图1可以看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呈阶梯式发展。单位耕地面积增加值同比增长6.5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4%,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图1

1 20072016年广西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

(二)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提高。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看,“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变革。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广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广西来说,科技创新和应用无疑是突破自然禀赋约束的根本途径。在财政支农政策指导下,科技部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科学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投入,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广西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区、市、县三级农业科研院(校)资源整合,组建创新团队19个,88个综合试验站,一级专家156人。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职业培训,广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2%提高到58.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为本地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但是,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主要原因有:农村科技基础条件落后,不能承接重大国家工程和重点科研;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转化机制不完善等。

(三)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在农业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有效地提高了广西农机化生产水平。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46亿元,支持159万农民购置187万台农机,全国农机总功率达到11.2亿千瓦,增长20.4%。与“十一五"相比,广西农机行业的农机装备水平、经营水平、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到2016年,广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27.3万千瓦,比2007年的2,127.2万千瓦增长了66%;机耕面积4,683.3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比2007年增长309%。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采种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它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与我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人均农机总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业机械发展结构也有待完善,在运行方面,虽然机耕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需求最旺盛的机播机收水平发展缓慢,使综合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2017年,广西财政部门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5,000万元,并通过信用增强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农业经济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特色形成加快、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效率显著提高的特点,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248家。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政策,全区有龙头企业1,487家,形成林、牧、中药等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全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有效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0%。财政支农政策有效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表1

1 20072016年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一览表

机耕面积(千公顷)

机播面积(千公顷)

机收面积(千公顷)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KW/人)

全国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KW/人)

2007

1145

2.17

225

1.399

2.492

2008

2354

20.3

402

1.553

2.747

2009

2593

63.1

632

1.634

3.029

2010

3164

185.6

924

1.762

3.322

2011

3663

268.5

1142

1.856

3.689

2012

3869

352.1

1279

1.974

3.967

2013

3866

549.3

1581

2.151

4.247

2014

4306

623.4

1873

2.316

4.675

2015

4629

718.3

2112

2.539

4.951

2016

4683

984.7

2466

2.485

5.257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

四、广西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财政资金支持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稳定的投资机制可以让使用者有一个长远而清晰的计划。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因素,农业产量相对较低,收益时间较长。因此,农业一直是一个需要国家保护的产业,最直接的保护方式是财政支农投入。广西虽然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仍处于投资不足的状态,财政支农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仍然是存在的,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过小,投入的资金增速滞后而且并不稳定。尽管每年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绝对数量是逐年递增的,可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供给与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支农资金仍存在缺口,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二)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一是农业科技经费不足。尽管党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要加强科技建设,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总体投入仍然十分有限。具体而言,在地方政府中,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广西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容易出现农业科研开发成果不能推广应用的现象,导致技术交流阻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有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时滞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很大。由于广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农区多石山少耕地,这使得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因此,从农民生活的角度出发,要积极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然而,广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努力仍然不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三)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不够完善。在广西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支农资金的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重资金拨付、轻资金管理"的观念。同时,在财政支农的使用环节中,往往需要经历逐级申报支出项目、发放拨付资金的过程。因此,资金在途时间较长,资金到位时间与农业经济发展时间相差较大,财政支农的及时性不足。同时,如果资金长期在途,容易造成资金使用延误、截留、占用和变更,给资金使用安全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五、广西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现代化政策建议

(一)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来源,建立多元资金供给机制。为了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科学的财政支农机制。具体来说,不仅要保持绝对数量的增长,而且要逐步增加财政支农在广西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规模效应,为广西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利用政策效应加大社会投入。广西可以探索多渠道融资,引导农民、企业、外国投资者等对农业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资金来源。还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制定相关的支农优惠政策,提高农业产业收入,吸引外部资金投向支农领域。

(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在保证充足资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资金内部结构。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方向,尽可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受益。根据广西实际情况,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的主要措施:(1)减少行政经费,增加商业资金,让财政支农向生产领域流动。(2)优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3)重视科技作用,加大科技项目在农林水利等领域资金流动中的投入,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发展。(4)根据各市的区位优势,制定不同的财政支农资金安排,向甘蔗、亚热带水果、木材、林业、剑麻、奶业、海产品等本区优势特色产业倾斜,确保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应将区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深化财政支农管理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要加大对有关财政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财政支农由不同的公共部门管理负责,容易出现管理上的不一致和不协调。对于分散的财政支农,首先要尽量合并,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对于无法整合的财政扶持资金,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强部门间沟通,加大协调力度,避免财政扶持资金交叉使用、分散投资等低效现象,从而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为现代农业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力量。

综上所述,财政支农体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的资金增长机制、优化支出结构、集聚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支农资金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杠杆作用。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循环,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以及产业化发展。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