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致矿异常;网格状构造;自相似性;多龙矿集区
摘 要:西藏多龙矿集区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的铜、金矿床,具有可观的资源潜力而倍受关注。通过对区内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数据的系统梳理与二次开发,利用基于分形理论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成矿背景、构造格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中与斑岩铜金成矿相关元素和构造活动指示元素进行融合,并利用S-A(能谱-面积)模型对元素组合异常进行信息挖掘工作。结果表明,与区内构造格架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模式在指示矿化的同时,还对其与区域断裂构造之间的成生关系具有相当程度的指示意义。此外,区内开展的空间定量研究同时表明,S-A(能谱-面积)模型对描述由特定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异常空间分布模式的自相似性有效,特别是针对地球化学背景模式的空间定量化描述,能更加深刻地刻画区内的构造格架并反映成矿背景。其结果推断了控制区内斑岩成矿系统的网格状断裂体系。此外,数据分析建模过程为在该区开展进一步的多元信息提取与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经验,有利于找矿新靶区的发现与圈定。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