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9 篇
13900 篇
477525 篇
16243 篇
11751 篇
3910 篇
6517 篇
1246 篇
75523 篇
37555 篇
12135 篇
1653 篇
2849 篇
3405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05 篇
3860 篇
5429 篇
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比,可穿戴保健和医疗市场的前景更值得关注。远程病人监视、现场专业医疗护理等都可以应用可穿戴设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比如对日常跑步数据进行跟踪;判定老年人的跌倒是否造成了伤害;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监测医院病人的心脏速率。
前段时间,因为生产了一个可穿戴的计步器,九安医疗5月大涨124%,秒杀其他上市公司;6月,美国可穿戴心脏检测医疗设备商CardioNet13个交易日走出107.17%的涨幅。业内相关人士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可穿戴医疗市场价值将从30-50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相当于10倍的空间。
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的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等。
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并希望能够获得用药信息。经济学智库的调查显示,患者付费意愿最高的移动医疗项目是收集病情数据并发送给医生,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在美国PE基金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相关投资占37.4%,超出互联网相关投资10个百分点。而在医疗相关投资的子行业中,医疗设备的投资超过了半数。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医疗行业对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大,其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我们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增强,可穿戴医疗设备必将迎来非常可观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