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9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用“翘首以盼”来形容近日刚出来的新政并不为过。日前,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调整今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如太阳能电池设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等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可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去年年底,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此番再度修定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目录是我国进一步调整优化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的延续。
迟来的好消息
对集成电路等设备业来说,这一政策可谓是“迟来的好消息”。据相关资料显示,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进口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一律恢复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而此前,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相关税收制度一直在沿用200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18号文”中的规定,这一调整给国内半导体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国内7家主要半导体生产厂商于2009年联名上书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继续执行国务院“18号文”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制度。相关部门用了近4年时间的协调,终于恢复了2000年“18号文”时的税收优惠制度。
至于为何历时4年之久,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存忠指出,这涉及各国贸易战的问题,不止是单纯的税收优惠问题。从相关产业来看,国外企业的做法一般是国内没有的产品就设置高价,国内能生产出的产品就低价倾销。比如国内多晶硅业就是如此,国内除了在税收方面给予调节外,还需在反倾销方面加大力度。
设备业利好零部件业亦不“失落”
这些目录会在每年进行调整,此举或不会对零部件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业内专家莫大康分析说,新政利好消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芯片制造商能够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的巨大压力。如中芯国际每年投资用于工艺升级与改造约6亿~7亿美元,按进口环节增值税计平均为30%,所以每年用于支付进口环节增值税部分约13亿元,对于年销售额在106亿元左右的中芯国际来说约占销售额的12.26%,显然负担是十分沉重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内设备制造商如北方微电子、中微半导体、七星华创等来说也是利好。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由于基本部件都是进口的,如加上30%甚至以上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将导致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设备由于价格高丧失了占领国内市场的机会。
金存忠也指出,国内设备企业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一般是国内开发不出来或者在性能、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的产品,一般价格不菲。通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一般加起来会达到整体进货价格的20%,如果这一部分免税,就相当于企业可多出20%的现金流。
虽然这一政策旨在支持企业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技术设备,助推产业升级,但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了,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不啻一声“惊雷”。金存忠对此说道,这些关键零部件不只涉及制造工艺水平,有的还涉及材料问题,如光刻机镜头等。如果国内零部件企业取得相应突破,这些目录也会在每年进行调整,此举或不会对零部件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国内设备业最盼“一碗水端平”
免收整套设备增值税,这是国内设备业最期望的“公平”待遇。
除为国内设备业带来利好外,这一政策或将刺激业界加大对电子产业的投入力度,但某些产业投资已相对过度,重复引进投资将导致低效率。此外,还要防止借机圈钱。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周彦武举例道,有一些企业说投资LED产业要买MOCVD设备,实际根本没买,但是贷款都拿到了,国内可能在这方面就骗贷约几百亿元,需要引以为鉴。
一条标准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需要三四百台设备,核心装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和高温炉等。目前国内在刻蚀机等方面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要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奏出中国“好”声音,国内设备企业最期盼的仍是两个字——公平。
这次政策的出台虽然免征进口关键零部件的税,但关键零部件只占整套设备成本的20%~30%,在整套设备销售时还需要交增值税,但现在国内设备业的利润也比较微薄,17%的增值税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随着工艺的提升,中国设备业要实现赶超而不是跟随,就必须要有自己生产的设备,让国内设备业站在与国际同等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