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摩根大通亚太区CEO: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攀升 加码中国新经济

加工时间:2021-06-22 信息来源:CBN《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摩根大通;亚太区CEO;人民币资产;中国新经济;
摘 要:
内 容:

[ 摩根大通预计在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后,将为中国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

随着疫苗的普及,2021年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逐步重回正常化之路,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始终较为稳健,且金融开放力度持续加大,这也吸引着国际资金涌入中国境内市场。

究竟“后疫情时代"国际机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投资机遇?在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未来外资机构将如何推进业务布局?对此,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CEO)郭利博(Filippo Gori)近日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

外资加码人民币股债

今年以来,外资加码人民币债券、股票的势头维持强劲。

今年4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2219.45亿元,较3月增加648.69亿元。年初至今,净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总额已接近2100亿元。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投资和储备货币的职能不断显现。郭利博近日提及,A股已被纳入许多全球股指的重要指数当中,也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自由化。此外,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从2020年2月起纳入摩根大通旗舰指数,这无疑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摩根大通预计在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后,将为中国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加码中国“新经济"

随着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趣日趋浓厚,国际金融服务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业务布局也开始提速,旨在满足其全球客户对中国的布局需求。目前摩根大通已经实现了对中国境内法人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资管公司的全控股。

早年中国的融资模式更多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为主,主体多为国企等大型企业,因此十多年前外资瞄准的是法人银行业务。但近年来,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直接融资成为主轴,TMT、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民企估值轻易就是国企的几十几百倍,这些企业对传统的间接融资的依赖度不断下降,法人银行能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附加值似乎在边际递减。此前宁德时代市值赶超中石油就成了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郭利博对记者表示,新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摩根大通正在寻求新的方式来为这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服务。2020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为中国及国际客户提供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和担保在内的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

“投行业务是我们在中国业务的重要支柱。我们在中国新成立的证券业务已经在不同的产品和领域完成了多项第一。一个例子是在蓬勃发展的医疗保健领域——我们担任无锡药明康德65亿元A股初次配售的联合簿记管理人。"他称。

但在中国新经济领域,摩根大通为客户提供的支持、产品和建议的范围已超出了投资银行和融资领域。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CBDC)近期也成为了各界焦点,郭利博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去年开始的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已覆盖数百万用户。他表示,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为商业银行带来太大冲击,“摩根大通会继续评估如何能最好地利用它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相信,更明确的监管将有助于为该行业为客户提供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促进金融创新。"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