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不平等;贫困;系统GMM;主成分分析
摘 要:虽然过去三十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但经济增长的收益大部份都归资本方所得,让经济增长变成贫富差距的元凶。世界各国都为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贫困问题苦恼,如何减缓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程度成了政府的重要课题。在既有的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和贫困联系的多数研究中,大多使用了一个相对狭义的金融发展定义,例如金融中介机构向私营部门发放的信贷额度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等,在实证研究中广泛使用这一指标主要是考虑到跨国和跨期面板数据的可获取性。然而,金融发展显然有更多的维度,如深度、可得性、效率和稳定性等。本文采用1987年-2014年亚洲18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银行、股票市场和金融部门整体发展指标,运用系统GMM方法,来研究金融各部门及其整体的发展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程度。结果表明,金融部门发展并不能给这18个亚洲新兴国家样本中的低收入群体带来收益。首先,我们发现银行部门的发展与Gini系数增长率之间存在U型的统计上显著的关系,这表明银行部门的发展最初可能改善收入不平等,但随着银行部门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反而会增加新兴经济体中的收入不平等,此外,我们在分析金融部门整体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时,发现了与银行部门类似的结论,但并未发现股票市场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关系。结果还表明,当对银行、股票市场以及金融部门的整体发展与贫困的关联进行检验时,没有证据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之间存在统计上的非常显著的关系。总而言之,与股票市场发展相比,银行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有更大的和更显著的影响,且对于绝大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金融部门的发展程度来说,这个影响是负面的,也就是说金融部门的进一步深化将恶化这些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状况。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