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合生元、多美滋等六家涉嫌价格垄断的乳粉企业的调查及处罚结果,六家乳粉企业因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被处以合计高达约6.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自7月1日国家发改委确认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等乳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以来,由于被调查企业多为“洋品牌”而备受关注。海外媒体及一些专家认为,发改委的行为一方面是对“洋品牌”近年来不断涨价的警示,同时也借此拯救信誉不佳的本土品牌。
对于这种阴谋论的说法,笔者一直嗤之以鼻。反垄断本身作为一项极其专业的法律事务,由于涉及企业及公众重大利益,对执法部门的专业要求极高。尽管中国的《反垄断法》出台不过六七年,但从反垄断的具体事例看,鲜有缺乏证据的不严肃之举。以这次对乳品行业的反垄断为例,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发改委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涉及垄断价格的乳粉企业对包括经销商在内的下游经营者采取了合同约定、直接罚款、变相罚款、扣减返利、限制供货、停止供货等多种约束性措施,一旦下游经营者不按涉案企业规定价格或限定的最低价销售,就会遭到惩罚。而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达到了固定转售商品价格或限定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效果,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在发改委7月1日确认对涉嫌价格垄断的企业进行调查以来,包括美赞臣在内的乳粉企业一方面加大降价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处罚结果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是表示接受并将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对中国法律的执行力。
很显然,这是一起很漂亮的反垄断执法案例。不管是否承认,因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国产乳粉品牌一蹶不振,给了“洋品牌”极好的市场扩张机会。“洋品牌”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公众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心理,在大幅涨价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手段强化在中国乳粉市场的垄断地位。自2008年以来,进口奶粉价格飙升甚至翻番,而且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远高于其本土价格。如果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完全基于合法竞争,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洋品牌”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强化垄断,并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则显然构成对《反垄断法》的侵害,妨碍了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这样的垄断行为给予严厉惩治,无论对于维护中国乳粉行业的竞争秩序,还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极其必要。
但是,这次开出反垄断罚单,得益者未必会是中国本土乳粉品牌。我们看到,自本次事件发生以来,“洋品牌”已经开始了一定程度的主动降价,这既是一种对执法部门调查的善意回应,也是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乳粉市场的重视。一旦竞争秩序回归常态,“洋品牌”之间的价格战肯定会打响,这对于只剩价格优势的中国本土品牌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特别应清醒认识到,本土乳粉品牌之所以难得到认同,是市场对其之前坑害消费者行为的惩罚。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除了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之外,别无他途。反垄断是为了维护乳粉行业的竞争秩序,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为了救不争气的本土品牌。如今“洋品牌”的恣意提价和价格垄断行为,与本土品牌的沦落有着必然联系。
“洋品牌”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也提醒国人,不做大做强本土品牌,即使在乳粉这样的充分竞争市场,也很难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