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基于稳定碳氮同位素的莱州湾4种鳀鲱科鱼类营养级研究
作者单位:王田田,张爱波,郑亮,WANG Tiantian,ZHANG Aibo,ZHENG Liang(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6;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吕振波,李凡,徐炳庆,LV Zhenbo,LI Fan,XU Bingqing(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6)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莱州湾;稳定固位素;青鳞小沙丁鱼;黄鲫;斑鰶;鳀赤鼻棱;营养级;Laizhou Bay;stable isotope;Sardinella zunasi;Setipinna taty;Konosirus punctatus;Thrissa kam-malensis;trophic level
摘 要:为研究莱州湾4种鳀鲱科鱼类营养级,根据2011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莱州湾底拖网调查取得的样品,测定了130尾样品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δ13C 值范围为-21.97‰~-11.67‰,δ15N 值范围为8.54‰~15.9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类间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青鳞小沙丁鱼营养级范围为2.80~4.88,平均营养级为3.52±0.46;斑鰶营养级范围为2.71~4.29,平均营养级为3.34±0.33;鳀赤鼻棱的营养级范围为3.38~4.42,平均营养级为3.97±0.28;黄鲫的营养级范围为3.28~4.13,平均营养级为3.76±0.23。根据稳定碳氮同位素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斑鰶的稳定碳同位素值范围较宽(-20.92~-11.67),几乎涵盖了其余3种鱼类的稳定碳同位素范围(?21.97~?16.68),表明斑鰶栖息水层分布较广,和传统的中上层鱼类有明显差异;(2)斑鰶营养级随叉长增加而降低,青鳞小沙丁鱼营养级随叉长增加而增加,黄鲫和赤鼻棱鳀营养级随叉长变化不明显;(3)与胃含物分析方法相比,鳀赤鼻棱营养级偏高0.7左右,鳀可能与赤鼻棱摄食较多底层虾类有关,其他3种鱼类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略高,但基本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认识莱州湾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以及构建食物网提供依据。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