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冷藏鲳鱼贮藏期间的细菌种群变化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 加工时间:2014-03-15 信息来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关键词:鲳鱼;冷藏;优势腐败菌;细菌菌相;Pampus argenteus;chilled storage;dominated spoilage bacteria;bacterial flora
摘 要:分析了鲳鱼(Pampus argenteus)冷藏期间的感官、pH值、微生物指标及主要细菌种群变化.研究表明,初始样品pH值为7.217±0.01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3.967±0.012;初始细菌种类较多,其中45.92%为革兰氏阴性菌,54.08%为革兰氏阳性菌,优势菌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28.8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5.38%)、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12.09%)、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9.0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8.53%)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6.39%),同时检出一定比例的成团肠杆菌、微杆菌与嗜根库克菌.冷藏过程中,腐生葡萄球菌与松鼠葡萄球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细菌菌相组成逐渐单一,适应低温环境条件的革兰氏阴性菌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的第3、5、7天至货架期终点(pH值为8.057±0.00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9.137±0.032)时,阴性菌比例分别达到83.82%、95.86%、96.88%与93.57%.其中,假单胞菌与腐败希瓦氏菌增长显著,在贮藏末期比例为45.71%与33.57%,荧光假单胞菌(35.00%)明显多于草莓假单胞菌(10.71%).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