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百盛在华仅靠自救难逃泥沼
作者:刘宇 加工时间:2013-08-23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百盛;百货;购物中心
摘 要:
内 容:

继6月关闭贵阳鲜花店后,仅时隔两月,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百盛又将于本月31日关闭位于石家庄的门店,这已经是入华外资第一店百盛一年来关闭的第四家门店。而百盛上半年落后于不少同行的成绩单意味着,即便请曾带领百盛走向辉煌的创始人出山,要想逃离目前的发展泥沼也并非易事。

百盛方面致消费者的声明显示,由于发展战略调整,公司决定自2013年8月31日正式关闭石家庄店,9月1日起终止经营。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关闭石家庄门店是百盛一个月前突然做出的决定,这一度让百盛所在的石家庄万象天成街区有些措手不及。同时,这也让百盛在华关店持续。

来自北商商业研究院的分析显示,百盛关店背后恐怕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百盛在京已经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由于客流稀少,租金不高,百盛东四环店的新业主锦绣天地一度欲将其清退。今年5月,为了重振雄风,创始人钟延森重掌百盛,并马上对中小型门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不过,从百盛日前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看,上述自救策略的效果并不明显。百盛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集团销售额为89.79亿元,增幅4.9%,毛利率下降0.8%,经营利润下降32%。

其中,百盛新店上半年的亏损达5900万元,太阳宫等新商场的低迷现状也是近几年百盛在华衰退的缩影。自2007年开始,外资第一店百盛的业绩开始滑坡。2006年百盛销售增幅达到顶峰86.5%,随后几年一路下降。百盛在去年更是遇到了上市八年来的首次净利下滑,销售增幅仅个位数。这与王府井百货等内资巨头的业绩差距明显。

在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主任郭增利看来,百盛入华初期,中国百货业不够发达,洋品牌百盛的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很快。不过,随着大批百货、购物中心出现,百盛并没有做出太多改变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新世界、王府井百货等纷纷压缩了零售面积,加大餐饮等比重。

商业专家刘晖则认为,百盛初期选址不够谨慎,导致目前很多门店的区位先天不足:“比如百盛太阳宫店看似交通便利,但很难找到商场入口。”

郭增利建议,目前百货、购物中心竞争激烈,整个行业趋于精细化发展。百盛在调整门店的同时更应明确定位客群,走主题性强、更细分的路线。郭增利认为,依照百盛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振雄风。“百盛可以借助外力,与商圈其他商业项目联通,形成规模效应互享客流。”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百盛太阳宫店三层拟与“新邻居”爱琴海购物中心打通形成连廊。爱琴海购物中心将以体验式业态为主,不再设置百货、化妆品等业态。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依托邻居的餐饮、娱乐业态可弥补百盛体验业态缺失的短板,百盛可作为该商圈的“主力店”,与周边大型商业项目共同营造商业氛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