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国内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加工时间:2022-11-18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关键词:化工产品;市场需求;能源结构;
摘 要:
内 容:

我国能源结构变化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我国化工市场的形势虽然严峻,但随着二十大报告释放出的红利信号,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体系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及当前稳经济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化工产品的需求将逐步释放。中国石化坚持稳中求进,在市场营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力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化工企业应抓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政策落地机会,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和业务模式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今年以来,受疫情、地缘政治、欧美通胀和贸易保护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供应链产业链重塑,原有国际贸易平衡受到较大冲击。


虽然目前化工市场形势仍然严峻,企业经营存在较大困难,但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随着二十大报告释放红利信号,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体系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及当前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将回归正常轨道,化工产品的需求将逐步释放。


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活消费方式、市场营销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影响将持续深化。化工企业应抓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政策落地机会,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和业务模式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地缘政治因素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区域化趋势明显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已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由年初的4.1%连续下调到2.9%,美国、欧盟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都被下调。放眼全球市场,地缘政治和高油价对国际化工品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贸易制裁加速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进程,区域化趋势明显。


在欧洲市场,受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影响,天然气化工大面积停产减产,重创欧洲化工行业,首次出现碳二、碳三裂解亏损,下游化学品价格全面上涨。随着冬季来临,欧洲能源危机将会愈演愈烈。


在中国市场,部分化工产品一度为全球价格洼地,顺丁/丁苯、醋酸乙烯等产品内外价差拉大,烯烃等传统进口产品出口窗口打开,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出现内外盘价格倒挂,进口货物转口贸易大幅增加,部分低端国产牌号出口机会增加。


北美及亚洲地区部分石化厂在高油价下宣布不可抗力或大幅调涨价格(如埃克森美孚新加坡、新加坡聚烯烃公司等),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化工市场原料供应面临再平衡。


国内化工产品需求缓慢复苏,产业链市场风险仍存在


5月,国务院出台6方面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提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政策方面的利好有利于拉动国内化工产品需求。数据表明,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温和修复状态,生产、需求、就业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回升。我国经济短期低谷已经过去,实体经济融资意愿回暖、动力增强,工业生产、消费恢复势头明显。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重回50%以上扩张区间,显示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也在稳步释放。尽管如此,产业链不稳、不安全的风险仍在,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8%,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振,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物流堵点仍然存在;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有所放缓,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减弱,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8.9%,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特别是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5.0%,回落幅度较大,市场期待后续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政策出台。国内下游行业需求修复受疫情反复、异常天气等超预期扰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呈现“高成本、高库存、低负荷、低利润"状态,产业链成本传导不畅,多数化工产品生产亏损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


分产品来看,2022年,国内合成树脂下游需求增长放缓,预计除日用包装材料、光伏等细分行业可能仍保持较好外,总体增长将从2021年的5.9%放缓至5%;合成橡胶(顺丁、丁苯、SBS和普通丁基)下游需求增长分化,预计表观消费量达到385.5万吨、同比增长2.8%;合成纤维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增长放缓。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主要化工产品总体需求增长远远低于产能供应增长,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形势日趋复杂,已由单一产品转向产业链产品链综合一体化竞争,由做大产品规模转向做精做强做优产品。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工巨头、国企、民企角力市场。恒力石化布局“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建成炼化一体化、煤油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形成综合成本比较优势。盛虹石化打造“油-化纤"全产业链,构建以“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1+N)新格局。生产原料路线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国内石脑油制烯烃产能占比由2010年的97%,到今年降至65%左右。市场细分化更加明显,大宗通用产品市场进入拼成本阶段,长期市场价格将在成本线附近运行,经营效果主要看抓市场短期供需不平衡机会的能力;合成材料市场主要看产品结构调整响应速度,比的是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能力。


化工产业向园区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力绿色环保材料和高端新材料


能源变革和油转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将加剧形成化工市场供过于求局面。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将推动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化石能源占比将显著下降;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国内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现有以生产成品油为主的炼油产能,将加快向生产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转型。


化工产业向园区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国重点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中西部、以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西北煤化工。在“双碳"背景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税收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龙头化工企业入园,带动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入驻化工园区,已形成化工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品关联共生、科研技术协同的集约化市场,园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18个沿海和18个内陆石化园区、4个现代煤化工基地和30个专业化工园区,培育产业集聚度高、相关产业协同促进的石化产业集群,化工园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绿色环保材料和新材料快速发展,冲击传统日用合成材料市场。原料来自可再生资源的可自然降解生物新材料,改变了传统塑料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依赖。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5年,我国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下,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快速发展,替代产品得到推广,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将明显减少,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高端新材料将成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当前,高端新材料依赖进口的现象仍然普遍。填补这一缺口,成为下一步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2021年1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出“十四五"末化工新材料的自给率由2020年的64%提高到75%,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新材料。其中,芳纶、聚酰亚胺、尼龙、电子化学品、轻量化节能材料将成为热点,薄膜、3D打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型弹性体将成为应用增长点,结构化材料、能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碳捕集和储存材料、纳米材料将成为科技创新聚焦点。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