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7 篇
13897 篇
477387 篇
16218 篇
11751 篇
3898 篇
6510 篇
1243 篇
75477 篇
37463 篇
12122 篇
1645 篇
2846 篇
3402 篇
641 篇
1237 篇
1968 篇
4899 篇
3853 篇
5414 篇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占到了全球的四成,中国对核燃料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趁着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铀价跌至冰点的有利时机,中国出海寻铀的步伐正在提速。世界核能理事会2011年的市场报告预测,按照目前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铀需求量将超过10000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全球铀矿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每磅八氧化三铀已从2007年创下的138美元最高点下滑至37美元,缩水逾70%。探底的国际铀价为自身铀资源短缺、频频淘铀海外的中国核电企业提供了投资和收购的良机。2012年4月,中广核通过与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建立的金牛矿业有限公司,全资收购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的所有者斯瓦科普铀有限公司。湖山铀矿项目是全球第三大铀矿,资源总量达28.6万吨八氧化三铀。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量约为6500吨八氧化三铀。今年5月,中广核矿业宣布作价1.33亿美元收购北京中哈铀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间接持有两个位于哈萨克斯坦、分别生产氧化天然铀和天然铀氧化物的矿山49%的权益。在之前的1月20日,中核集团还曾与帕拉丁能源达成价值1.9亿美元的交易,中核集团收购后者位于纳米比亚的兰杰·海因里希铀矿25%的股权,并向后者支付高达2000万美元的不可退保证金。兰杰·海因里希铀矿是纳米比亚已探明储量第二大的铀矿。12月14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广核总经理张善明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董事长努尔兰·卡帕罗夫签署了关于扩大和深化核能领域互利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铀资源开发、核燃料生产、和平利用原子能及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领土过境运输铀产品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另外,根据协议,双方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合资企业生产燃料组件,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走出去"提供燃料保障。虽然核电被称为清洁能源,但铀矿资源的开采和运输却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将相关环节转移至海外,也有利于国内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