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渤海地区SO2和NO2干沉降数值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银燕;朱彬;苏航;王自发;李杰;潘小乐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辽宁省气象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加工时间:2013-10-15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关键词:干沉降;SO2;NO2;环渤海;数值模拟
摘 要:利用耦合了Wesely大叶阻力干沉降模型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对环渤海地区SO2和NO2的干沉降敏感因子、干沉降通量、空气质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季节、下垫面类型为干沉降的主要敏感因子.大气越稳定,干沉降速率越小.太阳辐射越强,干沉降速率越大.SO2早秋干沉速率最小,冬季最大;NO2春、夏、早秋、晚秋的干沉降速率大致相同,冬季最小.SO2的干沉降速率在水面上较大,在沙漠上较小;NO2的干沉降速率在农田上较大,在水面上较小.由于不同敏感因子的共同作用,使得环渤海大部分地区SO2干沉降通量密度为0.05~0.25 μg/(m2.s),NO2干沉降通量密度均为0.05~0.30μg/(m2.s),高值区均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沉降通量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和夏季,白天干沉降通量密度普遍大于夜间,且在渤海海面上也有一定的干沉降通量.由于干沉降、源排放、输送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使得环渤海地区SO2平均浓度为(5~20)×106,NO2平均浓度大致在(20~60)×10-6,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夏季个别地区浓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浓度较低,春、秋、冬3季大部分地区浓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