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9 篇
13901 篇
477602 篇
16255 篇
11755 篇
3914 篇
6522 篇
1248 篇
75548 篇
37648 篇
12140 篇
1653 篇
2850 篇
3411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09 篇
3866 篇
5438 篇
马德里气候大会开幕:聚焦全球碳市场 欧盟表减排决心
在经历了圣地亚哥爆发大规模游行,智利政府放弃主办,西班牙政府帮忙承办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COP25,下称气候大会)于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超过50名国家领导人现身会议现场。会议举办期间预计将接待来自200多个国家、总数超过25000人的各界参会者。
为引起各方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多个权威机构在大会举办前发布研究报告,提示气候变暖正在加剧。联合国环境署于11月底发布《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称,若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0-2030年间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将失去达成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机会。报告呼吁各国必须大幅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目标,强调“减排行动被延迟地越久,所需减排努力就越多"。
今年的气候大会上,各国将聚焦《巴黎协定》谈判的遗留问题,并就全球碳市场展开讨论。从议程上看,今年是气候大会的“小年",此前智利放弃主办也迫使部分参会代表取消行程。但不少环境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国于2020年更新已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今年的气候大会将承载“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解决《巴黎协定》规则手册遗留问题,为2020年各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打下基础。
欧盟立承诺 美国会代表团现身
大会开幕日上,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重申了她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态度:“我们的目标是在2050年以前成为第一个气候中和的大陆。如果我们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行动,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执行的我们政策"。这是她本月履新后出席的第一个大型外交活动。今年7月,曾任德国国防部长的冯德莱恩当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成为第一位担任欧盟最有实权岗位的女性。
冯德莱恩将气候变化看作其任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在欧盟议会投票前赢得支持,她在早前承诺将推动欧盟在2050年前成为首个达到碳中和(即减排措施可以抵消新增碳排放,也称净零排放)的大陆。她还富有野心地表示会在上任100天内推出“欧洲绿色计划"(European Grean Deal),并争取到2030年将碳排放在相对于1990年水平上减少50%-55%,远高于欧盟此前承诺的40%——尽管这一承诺的可行性和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仍待观察。
在马德里气候大会开幕日,冯德莱恩重申了此前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在2020年3月,推动第一部欧洲气候法律,并将向“碳中和"转型计划纳入其中;落地“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Sustainable Europe Investment Plan),在下一个十年支持1万亿欧元的可持续投资。
她还提到欧盟会利用“过渡基金"(Just Transition Fund)以确保在低碳转型中需要做出巨大努力的国家得到支持。此前,包括捷克、波兰和匈牙利在内的多个对煤电较为依赖的东欧国家不愿对2050年的碳中和转型计划做出承诺,“过渡基金"是为给这些国家提供转型支持,以期在本月12-13日举办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可以敦促三国达成共识。
与冯德莱恩的减排决心形成反差的是,美国政府今年只派出一支由负责海洋、国际环境与科学事务的首席副助理国务卿柏尼卡特(Marcia Bernicat)带队的代表团。此外,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也带领一支15人组成的国会代表团到会。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美国于2017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在今年11月4日启动退出程序,其正式退出将于2020年11月4日生效。
尽管特朗普政府已对《巴黎协定》表现拒绝姿态,佩洛西仍在开幕日表态:“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我们仍在协定之中(we're still in)。"
与此同时,美国民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和气候变化有关的行动。开幕日当天,75名商业集团CEO签署了一份名为“为巴黎协定联合起来"的声明,表达了对巴黎协定不变的支持态度。这些集团公司包括IBM、壳牌(Shell)、雀巢、微软等,在美国雇员人数总计超过200万。
聚焦全球碳市场
去年在波兰卡托维茨召开的第24届气候大会上,各国通过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今年的大会将主要讨论去年遗留的问题。在还未达共识的问题上,一个重要争议点是“市场机制",也即《巴黎协定》中第六条款讨论的国家间减排量的转让机制。
在2018年的卡托维兹气候大会期间,如何避免“双重核算"是谈判的一个焦点。“双重计算"是指一国将其产生的减排当量计入自主贡献减排目标时,将同一减排成果转让给他国并纳入他国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导致一个减排成果被计算两次。今年10月,德国应用生态研究所Lambert Schneider和清华大学环境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段茂盛等在《科学》杂志刊文称,“避免双重计算是维护任何碳市场整体性和健康运作的基础,对巴黎协定机制的可信任度也至关重要"。
为避免双重计算的出现,巴黎协定第六条第二款建立了一种名为“对应调整"的核算方法,即在一个账户的入账必须对应另一个账户的出账。但在具体国际谈判中,“双重核算"仍存在诸多未解争议。一方面,各国出于现实利益,可能对《巴黎协定》存在不同解释。比如,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巴西就在去年气候大会期间表示希望新市场机制不考虑“双重计算";另一方面,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各国承诺减排的形式和衡量方法并不相同,提交的自主减排承诺的时间期限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上统一标准也存在困难。
值得注意的,对碳减排额度有需求的并不只有主权国家。由于国际航班产生的碳排放难以被归放到任何一个国家,《京都议定书》将航空业碳排放事务交予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处理。ICAO在2016年通过一项碳抵消和减排计划,加入的航空公司被要求抵消任何超过2020年排放水平的碳增长。在2021-2035年这一计划执行期间,国际航空业对碳减排额度的需求将达到16亿-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各国为满足《京都议定书》承诺而在2008-2020年间购买的约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额度接近。因此,被用于抵消航空业碳排放的额度是否应该在《巴黎协定》下被避免重复计算,也存在争议。
毫无疑问,建立能在国际范围内通行的核算规则对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有效运作不可或缺。就在马德里气候大会开幕前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表讲话表示,“我强烈希望,第25次气候大会能够在实施《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准则达成一致。"
“蓝色COP"关注海洋生态
全球气温变暖的环境后果不仅会对生活在陆地的人类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对海洋和冰冻圈的生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今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21世纪内,由于气温上升、上层海洋层化变强,海水酸化加剧,海水中氧气减少,海洋预计将会向着前所未有的形态转变,极端海平面事件的发生频率也会大幅升高。报告显示,1902年至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总共上升16厘米,其中2006-2015年的十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6毫米,比1901-1990年的水平高出约2.5倍。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下的海洋生态关注增加,有着狭长海岸线的智利也选择了“海洋"作为本届大会主题。智利有超过4000公里的海岸线,其目前在海上共设有25个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由2010年的46.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30平方公里,覆盖了其42%的海域。
极端海平面事件是海洋受气候变化影响所呈现的严重后果之一。今年10月,美国非政府气候研究机构Climate Central(气候中心组织)牵头的一份研究称,如利用新型数字高程模型测算,全球受海平面上升所影响的人口数量可能是此前预计的三倍。根据该模型测算,2050年,9300万中国大陆人口将生活在平均年洪水位以下,其中重要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沿海省份如江苏和广东将成为海洋洪水侵袭的主要地带。
就在大会开幕两天前,11月30日,小岛国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称,“我们正陷入一个事关生存的全球紧急状态。它们的影响对生活在小岛国家的人们是真实且正在发生的。整个图瓦卢的环礁都会受到来自2050年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洪水风险。其他小岛国会比此前预测的更早遭遇风险。我们的学校、港口、医院、古老的纪念碑、神圣的遗迹和其他重要的基础设施都会面临洪水和毁灭的风险。"
由于此次智利因国内社会动荡而无法承办会议,有观点认为这对智利在本届大会上的领导力有所削弱。绿色和平智利办公室负责人马蒂亚斯·阿桑(Matías Asun)表示:“我们的海洋每天都遭受着破坏性工业开发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智利刚刚经历了过去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我们面临的状况是毁灭性的。缺乏政府的领导和承诺是目前智利所面临的社会变革的直接原因,因为社会的不公正从根本上也包括生态和气候的不公正。智利政府必须展现真正的领导力,而非做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