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0 篇
478060 篇
16312 篇
11771 篇
3941 篇
6548 篇
1253 篇
75663 篇
37919 篇
12169 篇
1667 篇
2869 篇
3422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利润增速见底 银行三季报或超预期
国庆节后,银行股携手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并且几度在大盘调整时拉升市场人气。此种走势隐含了市场对三季报业绩披露或将超出预期的判断。这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资产质量回升,也与来自监管层的压力消解有关。
近期,多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发布报告指出,即将披露的三季报中,银行股利润增速将迎来拐点。比如,10月19日,浙商证券分析师邱冠华指出,预计上市银行三季报利润增速见拐点,不排除全年净利润增速修复至0%的可能性;10月20日,中金银行业分析师王帅帅等指出,上市银行信用成本高点、净不良生成率高点、业绩底部均在2020年二三季度确认,自此银行利润增速有望陆续显著提升,呈现为V型反转;10月21日,银河证券分析师武平平指出,银行业绩低点将在2020年三季度确认,后续银行业绩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这也对应了10月以来中资银行股估值的反弹。10月12日,国有大行的H股迎来一波罕见的“大涨", 比如邮储银行(01658.HK)涨6.01%,工商银行(01398.HK)涨幅达到5.74%,建设银行(00939.HK)涨5.58%,农业银行(01288.HK)涨4.55%,中国银行(03988.HK)涨4.18%,交通银行(03328.HK)涨3.69%。此后两日,工行、农行、中行、邮储继续回调,引发市场关注。
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凤华于10月19日报告指出,银行股在四季度将迎来今年最大的行情,核心逻辑,一是经济不断企稳复苏;二是复盘过去十几年的银行股行情,每年四季度,银行往往有估值切换行情;除此更重要的是,监管层面压制因素消解。
王凤华指出,今年压制银行估值的核心因素有: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LPR利率的不断下行,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利润增速。目前让利的细节已经确定,LPR 利率平稳,银行利润增速或维持平稳。
至于分析师提到的“监管窗口指导银行利润增速"一事,公开信息显示,监管部门二季度曾多次发声,督促银行业要做实资产风险分类、加大拨备计提、适当控制利润增速。
据财新记者从大型银行高层处确认,由于疫情影响及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六家国有大行曾在2020年上半年收到过有关业绩的窗口指导,要求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要同比下降10%,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15%-20%,全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30%。
消息在市场发酵后,引发银行股价进一步下挫。2020年7月前后,破净的银行股进一步下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港股股价,对应市净率已经不到0.5倍。
此后,8月末发布的大行和股份行的半年报步调罕见一致,净利润同比普降约10%,拨备增速同比则超过40%。其中,据财新记者统计,六大行平均净利润增长率是-11.43%,交通银行的-14.6%为最大降幅;股份行平均值是-8.07%,除渤海银行外净利润全部负增长。城/农商行个体差别很大,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银行数量占比67%,并未与大行、股份行“保持队形"。(见《财新周刊》2020年第35期报道《银行净利润罕见负增长》)
据财新记者最新了解,在银行及监管部门的多次沟通下,银行业三季报和全年的业绩不再会“一刀切",净利润增速或将“错落有致"。
邱冠华预测,三季报业绩方面,国有大行累计增速预计较中报持平或略微改善1个百分点至-11%左右;股份行三季报利润增速改善3个百分点至-6%左右,部分质地优良、拨备扎实的股份行改善幅度可能更大;城农商行利润增速呈现分化收敛。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对财新记者指出,“市场对这件事已经麻木了,银行的真实业绩是否由自己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