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7 篇
13897 篇
477387 篇
16218 篇
11751 篇
3898 篇
6510 篇
1243 篇
75477 篇
37463 篇
12122 篇
1645 篇
2846 篇
3402 篇
641 篇
1237 篇
1968 篇
4899 篇
3853 篇
5414 篇
行走云南石油:让“云品出滇"走向全国
走在云南,这边下雨那边晴,实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云南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4%,独特地质和气候条件使各类动植物得以繁衍生息,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优势产业逐步发展。
然而山高路远,如何让更多云南品牌走向全国,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在当地深耕了70年的云南石油,扎实履行央企责任,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将助力“云品出滇"写入当下与未来。
走出去,10年助销勐库普洱茶3.6亿元
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盛产普洱茶,素有“茶乡"之名。
晨光微熹,轻雾笼山。亥公村村委主任顾正金如往常一样挎着篓子,来到自家茶园。举目望去,斜斜的山坡上,勐库大叶种茶树茂密生长,青翠欲滴。
记者轻轻“掐尖",叶片新鲜柔嫩。采摘、杀青、揉捻、干燥……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片片鲜叶从顾正金的茶园,进入勐库戎氏茶业,经由云南石油,走上全国各省市的易捷货架。
云南石油与戎氏茶业的合作要追溯到2012年。彼时,戎氏茶业正在为茶叶销路发愁,该公司主打有机生态茶叶种植,在生产端有优势,但销售端薄弱。云南石油的参与,补上了这一短板。
借助易捷便利店网络,勐库普洱茶卖到了全国各地,10年销售额约3.6亿元。
“以前茶叶卖不出去,就种两三亩地,还要种苞谷、烤烟才够生活。"现在,顾正金把家里的60亩地全部都种上了茶树,每年收入10万元,建起了两层小楼和一间宽敞的茶室。
普洱茶一年采三季。记者在茶山上看到,茶农开始零星采摘秋茶,当地人称这座山“亥公村的山"。如今,村里的60多户人家全都种上了茶树,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每年春茶收购一开秤,茶山上熙熙攘攘,进村收茶的车每日不断。亥公村的山养活了亥公村的人。
从亥公村向外走,盘山而上,记者来到海拔2130米的大光山顶,成片荒地被开垦一新,种满了茶树。戎氏茶业负责人戎玉廷指向不远处的山头:“从那边到这里,一万多亩地都是我们新茶园。如果没有与中国石化的合作,就没有这些路,也没有这片茶园。"
潜下去,发掘16个市州220多种特色助农产品
普洱茶是云南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云品出滇",是云南石油易捷服务的经营重点,更是重要的助农举措。
为了发掘优质“云品",云南石油团队翻山越岭,深入16个市州调研。“必须到源头看一看,才能心中有数。"云南石油党委书记杨惠明说,云南有129个县,她已经走了90多个县。
看当地,云南石油有1300多座加油站、1200多座易捷便利店;看全国,中国石化3万多座加油站、2.8万座便利店是强大后盾。“在加油站卖,让客户不用走进超市、农庄就可以买到优质产品,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杨惠明说,云南石油已经引进销售220多种特色助农产品。
云南鲜切花交易量占全国的70%。云南石油深入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挨家探访,寻找优质供应商,利用网点优势,将鲜花送入易捷,并实现线上销售。
云南共有野生食用菌约900种,占我国菌类的90%,国内野生菌市场产品70%来自这里。云南石油团队走进松茸产地迪庆藏族自治州,来到藏族同胞家中交流,引入当地优质的野生松茸,开展直播带货,让大山的馈赠走出大山。
创未来,加速自有品牌开发与培育
发掘、助销产品是第一步,面向未来,云南石油思考得更深:中国石化不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完善的运营体系,更有着位居全国第三的品牌价值,可为“云品出滇"赋能。“云品",不只是云南商品,更是云南品牌。
云南农特产品丰富,但商业模式构建、产业链打造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记者了解到,助力“云品出滇",云南石油坚持把利民放在首位,结合产业特点和当地企业优势,加速自有品牌开发与培育,逐步完善“云品出滇"的品类体系和规划。
云南石油已经在普洱茶产品上打造了自有品牌,即将与帕巴拉冰酒合作推出冰酒品牌,还有家化品牌正在洽谈,加快推出2至3个自有品牌商品系列。
帕巴拉冰酒已经在云南石油易捷便利店销售了4年,销量良好。今年,云南石油将推出“日"“月"“心"三个冰酒系列,藏语“帕巴拉",寓意“心中的日月"。
7月14日,杨惠明带队前往迪庆州维西县,考察帕巴拉冰酒原料——冰葡萄种植基地。冰葡萄种植条件严苛,只有在特定纬度、海拔范围内才能生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
昔日玉米地,成了今天的葡萄园。当地村民与酒厂签订了种植销售合同,每公斤可以卖到10至15元,每亩每年就有5000至10000元的收入。
雪域高原上,一串串绿油油的葡萄已经挂满了架子,孕育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