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柴北缘侏罗纪凹陷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作者:曾旭;田继先;杨桂茹;王波;郭泽清;王薇;张海龙; 加工时间:2017-08-08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勘探
关键词:柴北缘;侏罗系;解释模型;凹陷结构
摘 要: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三旱、尖顶山、长尾梁等新的侏罗纪凹陷。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软弱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能干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基底断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挤压挠曲的弱变形凹陷及垂直隆升的弱变形凹陷。断陷期地层主要受控于柴北缘基底深大断裂,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两者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通过应力场与现今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及阿尔金山的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纪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并联式的断陷结构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