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化肥:加速升级,新型肥料崭露头角
加工时间:2014-12-31 信息来源:EMIS
关键词:化肥;加速升级;新型肥料
摘 要:
内 容:

2014年是化肥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年,也是行业新贵——新型肥料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的一年。首个新型肥料分会的成立、首份新型肥料年度报告的发布以及多家肥料企业成立新型肥料研究院,并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肥料……这一切不仅彰显了新型肥料产业的繁荣,也标志着新型肥料正在逐渐回归理性,走向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新型肥料缘何如此大受重视,其未来市场前景如何,目前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发展春天 政策市场共同看好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化肥企业在维护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质量方面责任重大。必须加速我国肥料结构调整,促进土壤生态用肥,努力发展新型肥料。中央鼓励政策的出台给本就被寄予厚望的新型肥料产业带来了更加火热的局面。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秘书长王莹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关注新型肥料,国家在化肥行业“十二五"规划和磷肥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到要重点开发推广缓释肥料和水溶肥料。在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将新型环保肥料发展列入农业领域优先主题。目前国家对于新型肥料的使用有区域性的资金支持,在节水农业方面对于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有一定的补偿。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处长杨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将很多高科技型肥料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并以示范形式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基本覆盖了中国粮食主产区以及主要的农作物产品。未来国家还将加大对高效环保肥料的推广力度,这也是新型肥料发展的机遇。

除了政策向好以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也给了新型肥料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化肥产量开始减少,但由于库存量较大,化肥总体供应量比较充足,企业经营状况仍不乐观。在经历了行业技术转让与推广、产品高度同质化、技术高度等同化、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滑、企业微利或亏损的恶性循环之后,我国的肥料企业急需新的产品和技术来摆脱发展困境。

除此之外,由于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也给传统的化肥行业带来压力。据介绍,目前,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土壤污染以无机型为主,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其中,不平衡施肥和过量施肥造成的农田中微量元素下降和盐渍化是土地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预计2017年,环保部将出台《土地环境保护法》,届时滥用和过量施用化肥的行为将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市场上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肥料的需求将增加。

受这些利好因素的影响,各大肥料企业纷纷主打创新牌,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肥料。开磷集团推出的硫镁态磷酸二铵在保证肥料中氮、磷、镁、硫元素协同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河北民得富集团公司研发和推广的生物菌肥正在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青岛海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优选16菌"为山东的苹果生长助添活力;红日阿康全营养水溶肥采用旋光塑化造粒,容纳了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并辅以土壤生物酶,使肥料生产工艺更环保、产品营养更全面、营养吸收率更高;作为行业龙头的金正大更是在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和磷酸铵镁等多种新型肥料上遍地开花。

除了这些化肥行业的翘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型肥料企生产企业总计1500多家,占肥料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总产量合计为3450万吨,产能占复合肥的20%左右,其应用面积可达88500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达200亿公斤;新型肥料产业的资产规模约500亿元,从业人员约2.8万人。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秘书长赵秉强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和42%。虽然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水平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适宜范围,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有着提高施肥效率作用的新型肥料也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农民的青睐。

有专业人士预计,未来,随着植物全营养概念的普及和推广,现代农业和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受重视,伴随着土地集约化进度的加快和施肥知识的网络普及,减肥时代下,新型肥料的使用量反而会逐渐增加。“大型农场主在施肥的过程中,将更多地考虑到土壤本身的承载量和种植发展的可持续性。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有肥调一体化作用的新型肥料"。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向记者解释道。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尽管新型肥料近年来市场政策共同向好,产品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它的成长。"王莹表示,目前,我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不到总体化肥使用量的十分之一。高效的新型肥料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成本一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虽然某些新型肥料已经被应用在大田试验中,但现在世界各国的肥料使用现状仍是以常规肥料为主,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常规肥料仍然会是肥料应用的主流。作为传统肥料继承者的新型肥料虽然踏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但问题也接踵而来,譬如原创高水平技术少,产品同质化,技术指导差,良莠不齐,夸大宣传等等。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推陈出新 行业新贵意义重大

如专家所言,行业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新型肥料已经发展了近10年,但直至今日这一概念的提出仍存在争议。

中国新型肥料分会的专家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因为新型肥料是化肥行业推陈出新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站在传统肥料肩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肥料的“新"是相对于传统肥料来讲,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也许一两年后,某些肥料就无法被称之为新型肥料,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肥料代表了化肥产品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业人员对于产业进步的求索与创新,这使其具有了重要意义。

据了解,农业部的肥料登记管理中认为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以及已有国家目录和国家标准的复混肥外,其他肥料都是新型肥料。这一笼统的定义显然没有给市面上品种繁多的新型肥料一个具体的界定标准。目前,行业内普遍将采用新方法、新工艺、选用新材料、具有新功能的肥料都称为新型肥料。譬如有些肥料除了提供作物必要的养分作用以外,还具有抗寒、抗旱、保水等功能,有譬如以新形态出现的液体肥料、气体肥料,膏状肥料等的使用打破常规固体施肥的模式,从而改善作物对肥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效果,包括使用助剂、添加剂等对常规肥料进行改进后的化肥也可以被称之为新型肥料。除此之外,某些肥料在施肥方式上进行创新,如冲施肥、叶面肥等,还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专门研制的肥料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被视为新型肥料。“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新型肥料都应该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为主要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提高资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王莹告诉记者。

商照聪认为新型肥料应该是指通过对现有肥料与其他物料的组合加工以及对已有肥料功能的再认识,施肥装备、技术创新和完善,辅之科学施肥指导细化,能够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实现作物特定品质、控制供肥过程,满足特定需求,实现肥料、作物与土壤、水环境的可持续和谐的一类肥料。其核心是在现有肥料产品基础上的再加工。纵观各种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改变了养分释放方式,使肥料的释放速度更贴近于作物的生长;中微量元素肥则是对传统化肥的补充和改进;微生物肥料看中肥料对土壤的修复,从根本上提高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效率;而水溶性肥或者叶面肥,本质上还是在提高施肥效率上下功夫。总而言之,新型肥料不是传统肥料的脱胎换骨,也不是作物增产的灵丹妙药。它不直接对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做大的改变,而是根据土壤和作物的需求逐步完善传统肥料的元素成分和作用方式,其目的都是要提高施肥效率。

虽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市面上多数的新型肥料内涵不够新,其发展也仍未能脱离传统肥料的框架。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肥料是传统肥料的创新,尤其是在提高施肥效率和改善土壤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新型肥料这一概念虽然在化肥行业发展上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正确认知新型肥料是该行业理性发展的前提。"王莹说。

回归理性 拒作市场营销噱头

随着新型肥料产业的火热,近年来,天价化肥屡现市场。一些披着新型肥料外衣的普通化肥在进行虚假宣传后被标榜成为增产增收的灵丹妙药要价不菲。“如果只是乱炒新型肥料的概念,而不是结合自身产品情况,真正在生产研发上下本钱,开发出农民需要的高效化肥产品,这样所谓的新型肥料只能是坑农害农。"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处长仲鹭勍告诉记者。

据了解,虽然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时间比较长,但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新型肥料技术规范和项目建设指南,在原料利用、工业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等方面也没有具体的规范和标准。这也导致了国内新型肥料行业市场乱象的出现。

以缓释肥料为例,其本应该是以可再生、可循环和对环境友好型的物质为主要材料作为包膜,但市场上的某些产品却采用的是高分子材料,其降解周期长,长期使用会对土壤的阶段后产生破坏作用,违背了新型肥料的理念,却也能在销售时鱼目混珠。有专家表示,虽然有些新型肥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实施,但这些标准往往只代表不同生产工艺的产品,标准的更新跟不上产品发展的步伐。

规范缺失的同时,新型肥料市场监管不到位也造成了其发展混乱。有业内人士向中国化工报记者透露,某些企业为了施肥效果更快速的显现,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入到水溶性肥料中。这样的肥料施用后,有的可能第二天就让农民看到效果。尽管调节剂与化学肥料复配混施,可实现增效、高产、优质和省工的作用,但事实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化肥混用,对技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肥料的效果,而且有可能有药害和毒害的作用。而且这些肥料也常常被冠以新型肥料之名,但国家在这方面缺少相关的监管政策。

对此,商照聪表示,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疏导,防止发生当年复混肥发展初期的乱象。应该对于实践证明效果好的新型肥料在融资渠道、推广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发挥示范效应。

尽管新型肥料行业在市场规范,产品创新和配套服务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值得肯定的是,多数龙头肥料企业对新型肥料的认识和市场已经回归理性,不在市场宣传上做噱头,而真正在增产环保,配套服务上下功夫。譬如,开发出具有营养土壤和增产作用的生物蛋白肥,再如金正大利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效缓控释肥和硝基肥的同时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并成立农化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用肥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新型肥料越来越火,路却不能越走越偏,随着新型肥料分会的建立,我们希望2014年成为新型肥料正本清源,回归理性发展的开端。未来,新型肥料分会将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并组织完善行业标准,定位研发方向,规范生产推广模式,加强新型肥料使用指导,从标准的角度制定一批相对应的新型肥料施用规范。对现有技术和产品进行归类评价,甄别评比出优秀的新型肥料进行推广宣传。"王莹如是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