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3 篇
13905 篇
477978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63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4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3 篇
继工信部发布FDD试验网批文、三大运营商4G套餐资费全部明朗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电信4G预计7月中下旬将大规模放号,三大运营商的4G大战开始步入真刀实枪阶段。然而,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普及进程加快,人口红利即将释放殆尽,电信市场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同时,运营商3G投资收回日遥遥无期,4G投资无底洞深不见底,再加上传统业务萎缩、流量经营商业模式不明,运营商的营收平衡力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FDD入局,运营商4G大战正式开演
在TD-LTE牌照发放半年多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终于拿到了苦等许久的FDD试验网“通行证”。6月27日下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称,批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业内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电信联通正式杀入4G战局,国内4G大战步入实质阶段。
获得工信部FDD试验网批文当日,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公布4G资费,至此,三大运营商的4G资费标准全部出炉。分析人士分别从最低月费套餐、4G流量月包等多个角度对三家运营商的套餐进行了剖析与对比,认为三大运营商套餐各有侧重点,适用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具体来说:中移动套餐种类最多,且较多考虑老用户的升级需求,这对于在入网资费上不占优势的中国移动来说有利于抓稳老用户,防止用户流失;中联通入网门槛最低,且推出预存话费返还计划,弥补了原套餐资费较高的缺陷;中国电信折后最划算,其资费设计的重点在于进入市场初期吸引尽可能多的新用户,因此推出了较多实用、简洁的入网优惠活动,譬如预存话费可享折扣,新入网用户均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享受500M定向流量等,其推出的49元2G流量的纯流量云卡定位中低端,主打流量消费人群,针对性强,也具有较强竞争力。
不过,目前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4G业务仍停留在概念营销阶段。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电信的4G 战略正在加快推进,由于目前4G终端比较匮乏,预计7月中下旬会大规模放号,而中国联通方面尚未有明确时间表,但号角已响,大战显然也不会遥远。
增速放缓,电信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在三大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与声嘶力竭的促销声中,国内电信市场已成“红海”。
工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相较4月份增长了0.3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82%,这相当于中国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业内人士认为,0.36%的增长速度,意味着运营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人口红利带来的新增用户日趋减少之后,运营商在存量时代将是“你多一口,我少一口”的竞争格局。
增量市场萎缩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语音与文字业务的替代效应也越发明显。同样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收入7140.6亿元,同比增长15.4%;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78.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移动话音业务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前5个月去话通话总时长1.2万亿分钟,同比增长2.3%;短信业务大幅萎缩,我国手机用户的月均点对点短信量继续下降,已经不足40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月,非话音业务实现收入2829.6亿元,同比增长14.3%,互联网及数据业务收入占比超1/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量收不均,运营商经营能力临大考
毫无疑问,4G时代,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将是一场艰苦的存量用户争夺战。同时,用户对数据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来自OTT业务的外部冲击、虚拟运营商的挑战以及运营商自身投资与营收压力,都逼迫运营商不得不改革业务模式,探索并创新流量经营之道。
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均将流量经营作为重中之重,流量价格战此起彼伏,前向流量、后向流量、定向流量、流量红包等各种术语和模式争相出闸。
日前,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与腾讯联合宣布推出流量红包业务,用户可通过关注“广东移动10086”官方微信服务号,批量购买小额流量包,并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向朋友圈、群组或好友派发。在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近日举办的2014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暨移动互联网峰会上,北京联通产品创新事业部总经理蔡轶春表示,中国联通在流量经营方面正在全面创新,目前中国联通在WO 能力平台上提供的流量服务有三类:前项定向流量、后向定向流量类与后向的通用流量。中国电信方面也有新动作,浙江公司与360手机助手合作,正式推出应用下载免流量服务,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用户只需下载安装360手机助手,进入“免流量”专区,即可免费下载专区里的所有软件和游戏,不扣任何流量费用,所需流量费用由360公司买单。
但从现状来看,目前运营商在流量经营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以当下最火的后向流量为例,有专家分析称,互联网企业的后向流量买单额,全国加起来也就一个月几十万元。互联网企业买单的后向流量模式,根本不足抵消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大幅下滑的损失,更难支撑运营商的业务规模发展。而且,从技术方面而言,本身运营商的网络也承载不了太多的定向和后向流量,互联网公司通过CDN服务,地址经常变,而GGSN的地址配置空间十分有限,这也注定当前的后向流量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尚需探索。显然,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模式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预计,2015年8月,国内4G用户达到1.45亿,在全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约10%。中国4G美好时代正在缓缓开启,深陷存量市场苦战的运营商能否在市场规模与企业营收、在价格大战与业务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将成为其能否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安身立命,进而撬动市场金矿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