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9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社保改革:当做之事尽早做
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全面推开并提速。近日,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排定划转时间表,2020年底作为完成划转的最后期限。时间紧,任务重,由“通知"行文亦不难读出有关部门的急迫之情。
“通知"区分了央地不同情况:中央层面,具备条件的企业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有难度的可在2020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待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划转;地方层面,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划转。与“通知"一起印发的还有《关于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关事项的操作办法》,从划转范围和划转对象的确定、划转方式、划转国有资本的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划转工作夯基立柱。目前,划转国有资本运作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但这并不应当影响划转,因为承接主体具备。
国有资本划转属于养老金改革的重要一环。据粗略估测,这一举措涉及所有者权益可达10万亿元,无疑将大大增强社保基金储备。社保尤其是养老金压力日益剧增,人口老龄化严重、从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的巨大转轨成本、养老统筹层次低等挑战无可回避,这不仅体现在逐年扩大的地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缺口,但凡有风吹草动,还会触发社保焦虑,冲击国民信心,这种情形近年来在黑龙江等地表现得尤其明显。兹事体大,形势严峻,社保改革万万不可延宕下去。过往养老金改革往往停留在文件层面,缺少的不是“方法论",而是执行力。改革迟滞,埋单的是全体国民,不会有赢家。重塑社保信心,要有路线图,更要见行动。中央政府推动养老金改革,应该重在“基础设施",建章立制,以大格局将历史遗留难题尽量化解在当下,而非击鼓传花。走走停停、敲敲打打式改革很可能把难啃的“硬骨头"遗留给后人。此番中央强力推进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便属重大突破,令人鼓舞。
当然,国资划转社保的阻力也不宜忽视。2017年,国务院也曾出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其中也有时间安排,但划转并不顺利,进展较为缓慢。国有股东不配合甚至抵制是主要原因。划转并不存在什么技术性困难,而且,由国资承担原有的转轨成本,合情合理,于史有据,加之近年来国企业绩骄人,划转完全可以迅速推进。国资划转社保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1997年养老制度转轨至今已有22年,如不尽快弥补旧的历史成本,恐怕还会产生新的历史成本。国有资本绝非某一个部门、某些地区、某些国企的“私产",用之于民,才合“初心"。在国资划转上保持“四个意识",胜过万言表态。
化解养老金难题,不能单兵突进,须多部门多举措合力推进。国资划转提速,也突显了其他举措的滞后。根据中国社保改革历程以及国际经验,化解养老压力,无外乎加大国资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增加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构建多支柱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提升统筹层级、调整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等对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决策对此早有全面部署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只是走到落地见效的那一步,委实艰难。改革事项有难易之分,部门和地方推进有松紧之异,利益羁绊阻力有大小之别,但用心用力与否,直接关涉改革进度。如何激发部门和地方改革动力,需中央政府深思。
从操作层面看,当务之急是提高精算水平。养老金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算水平决定着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企业社保税费究竟多少为宜、养老金涨幅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等现实问题,不能靠拍脑袋,而有赖基于专业素养的精算。养老金全国统筹也离不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精算平衡原则。精算制度还是提高社保透明化的重要支撑。也只有依靠精算,才能有效化解代际补偿的困境。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精算制度仍未建立起来,亟须组队伍、建制度。
养老金改革涉及的利益盘根错节,利益协调要讲究灵活性,但不能失守底线。全国各地养老格局“贫富不均"现象突出,提升统筹层级的要害就是重新分配资源,中央调剂金等过渡举措终究要退出。当然,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非常棘手的现实难题,制度设计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度,留给地方合理的适应余地。不过,全国统筹的方向不能动摇,不能再因为部门或地方利益扯皮而延误进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同样容易引起非议,过去一遭物议便顾左右而言他。实施方略可有弹性,但行动仍须坚决。
养老金改革的症结已充分暴露,难点早已不是方向的选择,中央文件亦明确了改革思路。行动宜早不宜迟,因为今天的改革成本远小于十年后,一如今天的改革成本比十年前要大得多。如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不向部门或地区利益弯腰、不向垄断势力妥协、不向民粹低头,应是社保体制改革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