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对高温作业工人膳食摄入干预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摄入;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摘 要:目的评价《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对高温作业工人膳食摄入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广泛开展高温作业人员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经预调查,该钢铁集团的一钢厂和二钢厂均有连铸、转炉、棒材3个高温作业车间。本研究在2015年6月将两个厂区随机分组,干预组为二钢厂的高温作业工人,对照组为一钢厂的高温作业工人,每个厂区的3个高温车间中的所有高温作业工人均作为研究对象,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干预组共152人、对照组共149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在2015年7月应用面对面的3天膳食回顾调查法并结合食堂称重法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膳食调查。在2016年4月到6月期间应用《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对干预组进行营养教育,包括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信息等多种途径,对照组不进行营养教育。在2016年7月应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后的膳食调查。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该研究调查了高温作业工人共301人,均为男性,干预组、对照组分别为152和149人。干预组工人平均年龄(38.28±5.89)岁,平均工龄(16.27±6.80)年;对照组工人平均年龄(38.97±5.47)岁,平均工龄(15.37±7.10)年。干预组和对照组工人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技、中专的人数最多,WBGT为36~40℃、PAL为重体力的人数最多。干预组和对照组工人各项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可比。2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平均能量摄入量从10.82MJ/d提高到了12.37MJ/d,达到建议量的人数从44.9%增加到97.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从52.1%提高到61.2%,脂肪、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从29.9%、15.6%降低到22.2%、12.5%(P<0.01),均能达到高温建议范围,达到建议范围的人数也分别从13.3%、11.0%、42.5%增加到81.6%、46.1%、77.6%(P<0.01);班前餐、班中餐供能比分别从27.7%、26.1%提高到31.1%、31.5%,班后餐供能比从36.5%降低到32.0%(P<0.01),均能达到高温建议范围,达到建议范围的人数分别从20.6%、37.2%、28.6%增加到52.6%、82.9%、92.8%(P<0.05)。3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工人的正端分、负端分、膳食质量距的平均分分别从12.6分、33.7分、46.3分降低到6.29分、15.3分、21.6分,更趋向于均衡(接近0分)。摄入过量的谷类、畜禽肉类、蛋类、油的摄入量均减少,摄入量适宜的人数分别从3.3%、23.0%、34.9%、48.7%增加到10.5%、78.3%、71.1%、68.4%,摄入不足的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鱼虾类的摄入量均增加,摄入量适宜的人数分别从12.5%、7.2%、0.0%、46.1%、7.9%增加到65.8%、45.4%、22.4%、75.7%、38.2%(P<0.05)。最优膳食模式(模式A)的人数从3.9%增加到69.1%。4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工人茶水对饮水的贡献率、冰棍对食物中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从19.0%、21.1%提高到39.6%、33.6%,优质蛋白来源的贡献率从43.8%增加到46.0%,粗杂粮对维生素B1的贡献率从1.4%增加到7.5%,蔬菜类对维生素B2的贡献率从21.0%增加到40.1%,蔬菜中的叶菜类、菌藻类对维生素C的贡献率分别从12.7%、0.1%提高到19.0%、3.2%,水果对维生素C的贡献率从15.1%提高到37.3%,蔬菜、水果对钾的贡献率分别从37.1%、8.0%提高到44.3%、17.2%,盐、腌菜类、其他调味品对钠的贡献率分别从51.7%、9.2%、3.0%提高到63.8%、17.7%、7.5%(P<0.05)。结论1应用《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进行营养教育使钢铁高温作业工人的能量、水、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状况有所改善,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和三餐供能比趋于合理。2营养教育使工人的整体膳食质量提高,摄入过量、摄入不足和摄入失衡问题减少,使膳食模式更加合理。3营养教育使工人的优质蛋白摄入比例增加,各类食物对水、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贡献率更加均衡。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