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饮片产业如何助推中药产业发展
2015~2022年,中药饮片产业营收利润统计。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21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中药材种植、中药制造、中医药服务、保健品生产等多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纵观整个产业链,中药资源是物资基础,中药产业是核心内容。中医要发挥疗效很大程度上要靠中药。源自道地药材、精心炮制的高质量饮片,保证了中医临床疗效,给予医生和患者充分的信心。
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上承中药材,下接中成药、提取物、保健品和中医临床,处于整个中药产业链的核心位置。饮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更对中医药事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中药饮片产业现状和发展
1996年我国饮片工业总产值仅4.7亿元,2022年达到2263亿元。26年间中药饮片产业规模增长了481倍,年均增长率≥30%,远超同期医药工业平均增幅。从总体趋势看:2017年之前饮片市场保持持续增长;之后开始波动,2018年下滑、2019年上涨;2020年又下滑,再之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生产现状: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数据显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250家。大多都是小而全,每家企业生产品规可达上千种。品规多,批产量小,产业集中度低,即饮片生产企业“小、散、多、低、全"现象突出。
流通现状:中药饮片产品80%以医疗机构为直接销售主体。医院一般选一家或几家生产企业配送,多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中药饮片流通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包括药材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初加工、饮片生产、物流及市场销售多个环节,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当前我国的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仍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不多,多依靠农民散户种植,种植来源信息不准确,追溯过程长,环节多,缺乏有效管理,不容易判定责任主体,难以溯源。
使用现状:对于取消医疗机构饮片加成尚无有效的应对措施。中药饮片储存、调剂过程中,容易因破碎、磨蚀、挥发、析出等造成减重,一些常用饮片耗损率超过30%;调配需逐味抓取、称量,先煎、后下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还要单独包装。若中药饮片没有加成,这些现实问题无法解决。
中药代煎逐渐成为趋势。中药传统使用一般是医生开方后患者抓药拿回家自己煎煮服用。因为中药煎煮有技术要求(先煎后下、单煎、文火武火、煎煮时间、煎后浓缩等),且对药效影响很大,所以大多数中医医院都会开展中药代煎服务。而囿于场地、人员等因素在医院开设代煎服务仍有很多现实问题。由中药饮片的供应商为医院开展此项递延服务是个选择。这样做首先解决患者等候耗时和医患矛盾的问题,其次解决医院设置大面积库房、安排调剂人员的问题,再次解决原料和煎煮责任不清的问题,最后药品监管也会便利很多。
监管现状: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管理薄弱(有些人认为在田间地头用简陋的设备切制就是初加工。实际上产地初加工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大企业指导下,在规范的厂房中生产)。中药饮片审批管理一直未得到有效实施。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升饮片质量。
基于以上产业现状,笔者预测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饮片产品呈现特色化与专业化态势;二是饮片企业由单一生产转向生产与服务相结合;三是饮片生产从机械化、电气化逐步迈向自动化、智能化;四是中药炮制学科对饮片产业的支撑进一步强化。
中药饮片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中药饮片产业从2017年后出现波动,分析发现有直接和潜在原因。
先来看一看直接原因。
从需求来看:中成药产销走势直接影响中药饮片市场。中成药制造2016年达到增长高峰,此后陷入负增长。2020年下跌到2016年的六成。之后新冠疫情暴发,门诊量急剧下降但抗疫中药需求量急剧增长,这些给中药饮片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从供给来看:生产监管和环保要求提升,非规范产能被挤压,整体产能下降。
从支付端来看:医保控费压力增大,饮片支付承压。饮片的合理用药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对饮片产业产生持续影响。
除上述3个直接原因外,影响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还有以下潜在影响因素。
政策因素。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获得了多项行业关键政策支持,目前政策红利已经有效释放,未来饮片可能面临扶持政策逐步退出风险。
竞争危机。门槛低: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外界资金切入医药健康产业的优先通道。竞争激烈:全国饮片企业2000多家,大多生产效率低、利润低、艰难求生。质量不高:饮片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竞争质量较低,目前看来,饮片产业的集约化进程依然面临诸多障碍。
质量因素。当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掺伪、杂质过多、混淆品等方面。有一段时间中药饮片质量状况堪忧,近年来饮片总体质量状况明显好转。2013~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中药材及饮片总体合格率从64%一路增长到98%,呈现逐年提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中药配方颗粒的潜在影响。2001年我国启动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此后中药配方颗粒产业保持高速发展。2006~2022年,产值从2.28亿增长到300亿元,16年增长了132倍。多年来,中药配方颗粒营收增速远高于饮片。2021年发布的《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明确:试点工作结束,其质量监管纳入饮片管理范畴。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中药炮制理论及饮片产品创新因素。中药饮片创新是通过炮制加工调整药物偏性或减毒增效,保存其药效,满足中医临床现实需求。传统中药饮片创新实践就是如此。但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创新制度:现行的药品注册体系没有涉及创新饮片的申报路径。这使得中药炮制学科只能证明古人炮制技法的合理性,却不能解决当下中药材现实中的新问题。所以,当下饮片产品创新处于尴尬境地,如玛卡、东革阿里等多种新外来药用植物,多年来已经获得了国内各界广泛的了解,却很难变成新的饮片,只能是游离于主流中医药体系之外的大健康产品。目前饮片产品传承创新的通路并未打通,这不仅制约了中药炮制理论及实践发展,也制约了中医药领域和边界拓展,甚至可能影响饮片产业竞争力提升。
外资进入饮片加工业的影响。原来国家一直限制外商投资中药饮片领域。202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实际上外资已经通过合资公司与股权控制等手段进入国内市场。表面上看,外企进入在一定阶段内并不足以显著影响国内饮片市场格局,且“鲶鱼效应"和“交流合作"更有利于饮片产业国际化,但应警惕外企进入后对国内优质药材资源的抢夺性占有。
助推中药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于助推产业发展的对策,业内专家的观点是:品质为要、全链条提升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结合产业实践,笔者对助推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是:以饮片加工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全产业链整合提升。
做好种子种苗优选
应加快推进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坚持质量优先、注重品质、确保安全,以中医药与现代农业融合为重点,提升道地药材供给能力,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三无一全"(无硫黄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公害和全过程追溯管理)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完善各类行业规范,尽快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订种子种苗标准和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制订种植养殖规范、采收规范等(比如五味子采收规范)。从源头进行管控,加强原药材的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中药材质量。
规范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制订产地初加工法律法规,明确产地初加工主体、加工规范及监督主体。积极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鼓励中药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地初加工和炮制一体化的形成,降低加工成本,提高药材质量。突出区域特色,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打造品牌中药材。
规范加工仓储
修订完善GMP中药饮片附录,严格核定中药饮片企业炮制范围,严格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准入标准。
改变目前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小而全"的生产状态,推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品牌中药饮片。
规范流通使用
饮片的流通应该遵循行业特点,不应该完全照搬成药的集中招标采购。应该按区域划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满足医疗机构的饮片使用需求。
鼓励中药饮片企业延展服务,为医疗机构代仓储、代配送、代煎煮服务。其中,中药代煎能实现四方满意: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
加强质量检测
中药产业链长且复杂,影响饮片质量因素众多,包括药材基原、产地、种植、产地加工、炮制等环节。加强质量检测是提升中药饮片品质的重要手段。
中药监管资源有限,监管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公允的第三方检测可以减轻药监部门的监管压力、分散突出集中矛盾,应予推广和倡导。
此外,笔者还建议:加强和完善中药饮片法规标准体系,创新中药饮片监管理念,实现中药饮片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