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活力竞争力最强的湾区,建设高效的物流体系将有效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流动效率,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结合湾区现有物流基础优势条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提出建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库存控制应用于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效率。从库存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阐述将库存控制思想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中去,减少流程中的成本。通过对库存控制成果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库存优化将是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务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快递包装的浪费与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快递使用的包装材料都会对不太环保,同时过度包装的现象也很严重。2021年3月2日国内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法律正式出台,本文将结合《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对快递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改《办法》提出解决对策。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快递业务量的显著增加,对快递包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快递行业包装使用现状及包装处理情况,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发展路径,多维度推进“绿色包装”的实现,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前景。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我国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山区农产品的物流环节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地理位置特殊、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将立足于供应链管理视角,通过研究贵州山区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偏远地区供应链物流模式,为山区农产品物流环节的优化提出建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01]
2021年,中国—南美航线集运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出口至南美集装箱运价指数同比上涨219.0%;2022年行情或将随运力紧缺缓解而趋于稳定。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上涨30.0%。其中,出口上涨29.9%;进口上涨30.1%。2021年,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间的双边贸易额同比涨幅在28%左右;与南美间的双边贸易额同比上涨43.3%,涨幅亮眼,其中中国出口南美货物的贸易额同比上涨52.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2-28]
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力量。本文首先介绍了车网协同的基本概念,然后梳理了全球车网协同试点示范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车网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基于我国车网协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加强部门协同与顶层设计、加速电力市场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完善、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四个方面研提了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和电网协同发展的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2-28]
2020年伊始的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构成了人类社会在和平时期最严重危机,让整个世界步入了“暂停模式”。虽然已两年有余并先后经历了三波疫情高峰和多次变异毒株的交替影响,但仍没有好转的趋势,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由于疫情对全球的经济循环和产业供需产生“双重”冲击,给正处于转型发展中我国电力产业既带来严峻挑战,又蕴藏着巨大机遇。如何更好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有效规避和化解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突破经济下行造成的“困局”,努力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红利,全面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电力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全方位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关系到后疫情时代我国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2-28]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能源和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最大,可挖掘减碳潜力大。为了快速、深度脱碳,通过研究新能源发电、燃气发电、炼油和化工行业的特点,发掘全球不同地区资源调配和不同产业生产工艺的互补性。本文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对能源和工业领域进行了产业融合情景分析及能源效率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减碳的路径可行、形式多样。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2-28]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最终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将“逐步淘汰煤电”改为“逐步减少煤电”,显示碳减排将是一个长期理性推进的过程。本文试图厘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的机制,预判煤炭行业将由单一采煤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拓展、由燃料化利用向原料化、材料化利用转型、由高产高效矿井向柔性矿井转变、由传统矿区向低碳/零碳矿区升级,为煤炭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