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08-25]
随着社会诚信建设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诚信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相关部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对违反诚信以及恶意失信的行为实施了坚决的打击,避免了一些潜在金融风险敞口的暴露,维护了交易畅通和金融安全。针对诚信领域的金融监管的范围不断增大、力度不断增强。随着人们对金融行业认知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在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存在大量所谓的不受监管的“自由港”或“灰色地带”。同时,相关部门对金融诚信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金融监管的范围和力度也提出了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诚信要求。
[金融业] [2022-08-25]
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内涵不断丰富,体系日益完善。绿色金融逐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主要发挥了三方面作用:一是资源配置作用。绿色金融能够利用金融杠杆,引导社会资本从高污染、高碳领域进入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二是风险管理作用。绿色金融不仅能够增强金融体系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还能够在把握转型节奏、坚持先立后破、促进稳妥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业] [2022-08-25]
数字农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是指,金融服务供应商利用农业大数据,通过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微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在数字交换中实现双方商业可持续和农业大数据增值的过程。
[金融业] [2022-08-25]
金融支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阐述基于“两山”转化路径的金融支持基础理论,并从金融政策和配套机制、金融服务市场、相关支持保障等方面,揭示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文章建议在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的激励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风险缓释机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完善金融支持的相关制度体系。
[金融业] [2022-08-25]
2022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发布修订建议,将天然气和核电在一定条件下增补纳入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引起了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在能源低碳转型议题上是否发生立场倒退的争论。欧盟在可持续金融分类的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中国绿色金融标准持续完善有什么启发意义?相关绿色金融标准在中国和欧盟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怎么理解相关绿色金融标准与中国和欧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及行动路线图的一致性?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助于开放性地理解各类意见,澄清模糊认识,对持续完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等绿色金融标准,以及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业] [2022-08-25]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靴子落地”引发美股强势反弹,狂欢背后难掩市场对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不惜一切代价缓解通胀”的政策目标也暗示了美联储将在9月份继续延续“鹰派”的加息策略。但由于美国高通胀的根源在于结构性失衡,加息或许正在一步步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的深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在船舶生产领域中,船舶安全运行被高度重视,现阶段,一些航运国家陆续投入人才着重研究和发明智能化船舶。基于目前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船舶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然成为船舶生产领域和航运业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这同样是航运国家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船舶自动化的优势,详细阐述了智能救援技术在船舶航运中的具体应用。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我国国土辽阔,海上领土也极为广袤,由于国土面积庞大,我国海岸线长度领先很多国家。较长的海岸线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基于沿海城市的便利交通条件,构建开放“窗口”,先后开放了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及连云港等地区,均具有良好的海运基础条件。基于实际情况,针对船舶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等展开思考,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2021年,全球贸易复苏,中国出口快速增长,国外疫情造成的集装箱空箱周转不畅情况依然存在并逐渐改善,我国集装箱产量快速增长,集装箱紧缺问题得到解决。2021年我国集装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60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倍。展望2022年,国际港口拥堵状况将有所缓解,集装箱周转速度回归正常,叠加前期消费透支和高库存水平,新增国际贸易用集装箱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内需方面随着我国多式联运的有序推进,内贸用箱需求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预计2022年我国集装箱产量将回归至300万标箱左右的常态水平,同比减少约5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轨道交通事业由于兼具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性的特征,经营管理活动必需以保障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因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以对投融资模式设计要求较高。文章主要从政府直接投融资、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项目融资三个模式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及特点,而后介绍了当前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经济活动中的现状,最后就如何优化投融资模式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