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我国和印度同为仿制药生产大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剂产能位居世界第一,消费结构以国内为主,国际市场份额占比很小。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数据,我国2020年制剂出口总额为49.3亿美元,其中出口至美国的制剂金额为6.8亿美元。印度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国际化优势明显。印度药品出口促进会数据显示,2020—2021财年,印度仿制药出口总额为188.5亿美元,其中出口至美国的仿制药占其出口总额的3成左右。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印制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都是美国。就美国市场而言,在产业发展逻辑、首仿药及专利挑战等方面,中印仿制药国际化各有不同。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国家药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和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立足药品监管职能,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紧扣“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实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深化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体系,持续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的中药监管工作已经进入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产业链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全球化合作的全方位科学监管新阶段。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药品是战略性产品。因此,新药研发、制药产业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立足自主、可控。新药研发涉及学科多、研发链长、技术密集程度高,被认为是人类最复杂的智力活动之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实力的反映,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直是国际科技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工作的战略任务,指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遵循国家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中药质量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制约中药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给中药质量的标准化研究带来更多挑战。笔者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及实践,秉持以“深入研究、浅出标准”为指导思想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与制定理念,构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发展了相关系列关键技术,并应用到主流国际药典标准的研究及制定中,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中医药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复兴中华文化的有力武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愈有效率达93%以上,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中药材(中草药、中药饮片)产业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新药研发及生产的源头,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建议在全国开展抢救中医药行动,切实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快中医诊断和治疗仪器的研发与制造,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适当增加中药材的种养植内容,在经费上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设立国家振兴中医药基金会,以奥运精神振兴中医药事业,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医疗道路。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不难发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并且部分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医药企业的发展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中,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对医药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实施有利于提升我国与各成员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何把握RCEP实施机遇,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去,提升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是我们当前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本文主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药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对现阶段的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提供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药品质量系统的架构设计,构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药品质量安全系统,解决之前存在的数据伪造、数据篡改、身份验证和信任机制等问题。
[医药制造业] [2022-08-26]
2021年7月以来,药品板块估值明显下跌,创新药赛道更是出现较大回落,市场投资由火热转向谨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估值相对高点出现较大跌幅。据分析,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创新药赛道的投资较为火热,但缺乏稳定理性的估值体系,导致板块存在一定泡沫;药品带量采购呈现常态化制度化,部分创新药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较大,导致资本市场对药企重磅产品的持续“造血”能力产生担忧;针对热门靶点的扎堆研发导致激烈的低效竞争,伴随监管标准收紧,新药上市门槛提高,开发难度加大;多款创新药出海进程受挫;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走势低迷,保守的投资策略占据市场主流。尽管创新药赛道短期面临多重挑战,但板块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我国药企的综合研发能力、商业化能力均在快速提升,创新研发成果有望在未来3~5年集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