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7-11]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正在驱动供应链发生新的深刻变革,对其各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文章针对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变革,从平台重构、生态重塑、优势重建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围绕平台维度上的平台升级和信息共享、生态维度上的组织形态演进和系统模式革新,以及优势维度上的价值创新、绿色转型和应变能力等层面进行论述,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在各层面对供应链的技术赋能、应用价值和实施挑战。最后,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提出,未来可重点从竞合生态化、技术采纳行为、技术治理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供应链的智能化跃迁,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 [2023-06-11]
改革开放征程已历40 余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超过1 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近8 亿人摆脱贫困,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成绩的大幅提升通常意味着进一步上升的难度显著增大。当前,中国正由追赶型经济体向欧美等前沿国家快速逼近,“低垂的果实”已基本采摘完毕,科技创新、制度革新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逻辑发生五大转变:一是从效率到公平,二是从先富到共富,三是从速度到安全,四是从侧重资本到保护劳动,五是从房地产繁荣到科技和制造强国。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当前,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在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青海省基于得天独厚的风光所处生态地位、政策体系和资源优势,在实现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本文梳理了青海省近两年风光电发展中的成效,深入剖析了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光无限”的青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有效推动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逐步提升,储能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储能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储能行业的发展。美国部分州和英国通过制度改革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值得我国借鉴。介绍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关于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前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英美两国电池储能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储能发展的政策机制、需求逻辑、商业模式、政策制定方面的困难等,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电力系统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了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2022年,我国煤炭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而需求增量有限,但受国际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展望2023年,煤炭产量有望与2022年持平,进口量或将下降而需求小幅增长,叠加能源危机持续存在,煤炭价格依然存在较强支撑,增产保供稳价政策仍将是重要施策方向。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文章针对光伏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探究,从发展光伏产业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阐述了光伏产业在能源网络中的运用,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使得全球能源市场波澜再起,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从整体上看必然会使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等方向发展,从结构上看新能源的使用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并逐渐成为支撑性能源,从宏观思路上看,防止能源使用体系的未立先破,已经成为能源安全体系建设的新焦点。现阶段,新能源仍然存在着供应不稳定、普及程度有待提升、在储存消纳环节存在短板等问题。要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在新能源充分可靠的前提下,协调践行“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2022年,在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背景下,我国氢能发展势头不减,延续2021年的良好态势,产业链核心环节取得积极进展。随着用氢需求的持续扩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2023年我国氢能产业仍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由于产业起步迟、发展晚,发展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核心技术不强、运营成本高昂、应用领域单一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强化氢能顶层设计,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促使产业自主可控,着力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加速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本文认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破立并举,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以保障新型能源体系的顺利建设。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核心和关键,而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侧的重点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实现清洁绿色电力替代,提高风电、光伏发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是重要手段。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在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超过60%,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增量中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尽管新能源已成为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增量主体,但从总量和总出力看,新能源装机比重约30%,实现高比例替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面临更多挑战。2023年,在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持续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有效解决消纳仍将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