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321.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的扩链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5-15]
依据聚乳酸(PLA)分子的端羟基和端羧基结构特点,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以有机小分子扩链改性PLA的方法、机理与应用,分别介绍了端羟基缩聚扩链剂、端羧基缩聚扩链剂以及其他扩链剂在改性PLA中的应用.其中端羟基缩聚扩链剂主要有多异氰酸酯、双环羧酸酐、二酰氯;端羧基缩聚扩链剂主要有二噁唑啉、双环氧化物、二元胺、二元醇.并且简要介绍了其他低聚物如聚乙二醇(PEG)、聚乙醇酸(PG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占-己内酯(PCL)与PLA共聚提高其摩尔质量及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PLA的改性研究与应用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扩链;共聚;改性;Polylactic Acid;Chain Extension;Copolymerization;Modification
-
162322.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4-05-15]
5.12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平镇凤凰山滑坡就是1处典型的震动触发破坏.由于滑坡点距离震源点较近,地震波是导致本次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首先,经现场调研,应用极限平衡计算软件对边坡在地震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确定地震动力响应对边坡稳态的显著影响;然后,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决定采用SPRM-01型滑坡远程监测系统对凤凰山滑坡体危险区域进行了长达25个月的实时监测;最后,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地震诱发凤凰山滑坡后,岩土体内部应力达到新的平衡,潜在滑动面上的下滑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平稳,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滑坡;地震动力响应;稳定性分析;滑坡远程监测;Landslide disaster;Seismic response;Estimation of stability;Landslide monitoring
-
162323.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和降解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5-15]
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一种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轮状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誉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其他一些镰孢菌种产生的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玉米等农产品中,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可干扰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不仅会造成农业经济损失,其严重的致癌性对人畜危害极大,因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对伏马菌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通过对产伏马菌素菌株的遗传学研究,鉴定出与伏马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合成协同调节基因簇.本文介绍了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以及伏马毒素作用机理,生物合成途径.阐述了伏马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序列群以及基因簇的表达方式.论述了伏马毒素的降解方法,并为今后伏马毒素生物工程降解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和降解;脱毒;fumonisins;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detoxification
-
162324.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群更新;遗传变异;RAPD
-
162325.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理学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人工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结构;水生生物毒性;食物链;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structure of nanomaterials;aquatic toxicity;food chain
-
162326.可发性聚苯乙烯材料功能化改性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5-15]
介绍了近年来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材料的一些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包括石墨改性EPS、增韧型EPS、水发性EPS和遇水崩解型EPS材料以及各自的特点、改性机理、现状和趋势等.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石墨;增韧;水发性;遇水崩解型;EPS;Graphite;Toughening;Water Expandable Property;Water-disintegrable Type
-
162327.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准确识别和精细定量评价是自然界水合物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基础,而地球物理测井则是除地震和钻探取心外最有效的原位识别和评价方法.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是最早应用于水合物储层识别的井内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者仍是目前水合物测井的主要方式,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如环电阻率、方向电阻率、多极声波测井等;同时,其他如井内成像、密度、电磁波、核磁共振等测井方法也被综合用于识别水合物储层.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水合物系统测井方法已从单一的测井识别发展到运用各种先进的随钻和电缆测井评价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合物储层物性的阶段,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常规油气系统的水合物系统测井评价理论体系.该套体系对均质孔隙填充型砂质水合物储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对于非均质性泥质储层(如裂隙、薄层、互层、富泥质)及胶结或骨架支撑形式的水合物储层应用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此外,钻井过程中井眼冲蚀和钻井液侵入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水合物测井识别和评价结果.通过了解不同测井方法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水合物测井技术的发展应侧重提高水合物地层识别和评价的准确性,开发复杂条件下水合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修正所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和校正实际的测井结果.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准确性
-
162328.环锭纺纱线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织业] [2014-05-15]
介绍环锭纺纱的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按原棉、半制品和成纱3种状态分析了离线检测技术与仪器的状况,提出离线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为仪器化、自动化、高速化和差异化.以自调匀整、异纤检测和电子清纱为例,讨论了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认为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全程化、信息化和系统化为特征,将覆盖包括轧棉在内的纺纱全流程.指出通过离线和在线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开发和利用各类专家系统,将使环锭纺纱全过程得到监控,从而进一步提高环锭纱的质量和稳定性.
关键词:环锭纺;质量控制;离线检测;在线检测;发展趋势;ring spinning;quality control;off-line detection;on-line detection;developing trend
-
162329.涉及邻近关系的多尺度林业数据图形综合方法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多尺度;邻近关系;图形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
162330.服装产品工业水足迹的若干基本问题
[纺织业] [2014-05-15]
纺织工业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目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消耗定量评价的水足迹分析法在纺织行业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纺织服装产品的工业水足迹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能源及物料水足迹系数、灰水足迹计算、地域性与季节性影响,以及产品分类原则与质量基准等若干基本问题.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品;水足迹;工业水足迹;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