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1.可见光响应型HCa2TaNb2O10/(Pb1-xZnxS)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6-15]
通过微波辅助法和传统制备方法分别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HCa2TaNb2O10/(Pb1-xZ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在300 W氙灯下的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所制备的样品产氢量为384μmol/(g· h),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样品,而且微波辅助法制备复合催化剂大大简化了制备步骤,缩短了时间.
关键词:HCa2TaNb2O10/(Pb1-xZnxS);微波辅助法;光催化;HCa2TaNb2O10/(Pb1-xZnxS);microwave-assisted method;photocatalysis
-
4482.La0.6Sr0.15Na0.1□0.15MnO3+xAgNO3复合体系的结构、磁性及磁电阻的温度稳定性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6-15]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6Sr0.15Na0.1□0.15MnO3+xAgNO3 (x=0.08、0.16、1.00,x为物质的量比,□代表空位)系列复合材料样品,对复合样品的相结构、磁性质及其磁电阻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相结构的研究发现:复合样品近似呈现La0.6Sr0.15Na0.1□0.15MnO/Ag/Mn3O4的特殊复合结构.通过对磁电阻的研究发现:复合样品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母体样品的MR峰值,降低了峰值温度,使其更接近室温.在204~280K的温度范围内和1.8T外磁场作用下,当x=0.08时,MR保持在(4.70±0.25)%;x=0.16时,MR保持在(7.20±0.28)%.所以,复合样品较之母体样品,磁电阻的温度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磁电阻;钙钛矿锰氧化物;温度稳定性
-
4483.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6-1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NAC组(N组),每组8只.N组在CPB预充液中加入NAC 100mg/kg,然后以20 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停CPB后2h,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C组血浆NSE,C组和N组血浆S-100β蛋白、TNF-α和IL-6水平及脑组织MDA、GSH-px含量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且N组血浆NSE、S-100β蛋白、TNF-α和IL-6水平,脑组织MDA和GSH-px含量均显著优于C组.与S组比较,C组和N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且N组的损伤程度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NAC可减轻CPB致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心肺转流术;磷酸丙酮酸水合酶;s100蛋白质类;体外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细胞黏附分子,神经元
-
4484.欧美杨渤丰1号高效组培再生体系建立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与白杨派树种相比,黑杨派树种一直因组培再生困难而限制了其在林木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欧美杨优良新品种——渤丰1号为试验材料,以其再生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铜离子浓度、光照强度、卡那霉素选择压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建立了渤丰1号杨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使用该再生体系时,外植体的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100%,叶片的平均分化芽数多达20个以上,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8%,40 mg· 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叶片的诱导与分化,20 mg· 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不定芽的生根;同时发现铜(Cu)元素是渤丰1号杨外植体分化再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Cu2+浓度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
关键词:欧美杨渤丰1号;高效再生体系;铜元素
-
4485.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者多脏器病理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6-15]
目的:研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5例患者临床死亡5 min内穿刺获取支气管、肺、心肌、腓肠肌和肝脏组织,对各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吉姆萨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制备;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个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广泛损伤,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肺组织实变和纤维化显著.心肌和腓肠肌局灶性损伤和坏死,部分区域纤维化.肝细胞广泛脂肪化,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周围坏死.支气管、肺、肝、心肌和腓肠肌损伤坏死区域有大量病毒,轻度损伤和结构完整部位病毒数量少.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感染呼吸系统引起单纯性病毒性肺炎和严重肺损伤,而且能侵犯多个器官,导致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肺炎,病毒性;病理学,临床;显微镜检查,电子,透射;支气管;肺心肌肌,骨骼;肝
-
4486.铈掺杂Ba0.1Sr0.9TiO3的改性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6-15]
铈掺杂Ba0.1Sr0.9TiO3陶瓷有着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压敏电压,但其烧结温度高,烧结成功率低,非线性系数小.用ZnO和过量TiO2加以改性,研究表明:适量TiO2起到了烧结助剂的作用,可将样品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325℃,提高了样品烧结率,钛与锶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5∶3;ZnO作为受主掺杂剂将样品的非线性系数提高到10以上,降低了介电损耗,其最佳的掺杂量为0.7%(摩尔分数).最后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掺杂ZnO样品的微观形貌.
关键词:Ba0.1Sr0.9TiO3陶瓷;二氧化钛;氧化锌;烧结助剂;介电性能;Ba0.1Sr0.9TiO3 ceramic;titanium oxide;zinc oxide;sintering aid;dielectric property
-
4487.Ski在全反式维甲酸抑制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6-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Ski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TRA预处理大鼠HBZY-I系膜细胞(为各剂量ATRA组)24 h后再加TGF-β1(10 μg/L)培养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Ski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ki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Ski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与正常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明显,且Ski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TGF-β1组相比,ATRA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1的促增殖作用,ATRA 10 μmol/L组Ski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ATRA组Ski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系膜细胞核,其细胞核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明显增强,细胞浆中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减弱.结论 ATRA可通过上调大鼠系膜细胞Ski表达,抑制其向核外转位,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系;维甲酸;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鼠;Ski
-
4488.IL-1β对人牙髓成纤维细胞中MMP-9影响的体外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6-15]
目的:探讨牙髓炎关键介质白细胞介素(IL)-1β对人牙髓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体外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髓成纤维细胞,取4~8代细胞接种于6孔板板孔内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组细胞样本培养过程中加入IL-1β,对照组不加IL-1β,常规培养.采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MMP-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和染色颗粒分布特点;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MMP-9的明胶酶谱和负染酶带的累积光密度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IL-13刺激后的人牙髓成纤维细胞中MMP-9的表达增强(P< 0.01),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中,少量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实验组MMP-9水平升高,实验组负染酶带累积光密度值在5个检测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1β能够促进人牙髓成纤维细胞中MMP-9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导致牙髓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牙髓;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白细胞介素类;免疫组织化学;酶分析
-
4489.Beclin-1与Bcl-2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意义
[医药制造业] [2014-06-15]
目的:观察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和12周5个亚组(各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1周时可见Beclin-1、Bcl-2蛋白阳性表达,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至12周仍较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的Beclin-1、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痴呆,血管性;自噬;细胞凋亡;海马;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免疫组织化学;大鼠, Sprague-Daw-ley;Beclin-1;dementia,vascular;autophagy;apoptosis;hippocampus;proto-oncogene proteins c-bcl-2;immunohis-tochemistry;rats,Sprague-Dawley;Beclin-1
-
4490.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其鉴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6-15]
为制备人工抗原FB1-OVA,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将小分子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与载体蛋白OVA进行偶联.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紫外扫描法(UV)、免疫芯片法和质谱法(MS)来鉴定FB1与OVA的偶联效果.结果显示,凝胶电泳图中FB1-OVA的电泳条带迁移率比OVA的迁移率小,紫外扫描图谱FB1-OVA的波型与OVA的波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免疫芯片检测可见偶联物与FB1McAb发生了特异性反应,初步证明偶联成功.质谱法检测得出FB1-OVA和OV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51 928.612和44 265.718,可计算出偶联比为10.6∶1,通过测定,偶联物的蛋白质浓度为0.99 mg/mL.
关键词: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偶联;鉴定;fumonisin B1;artificial antigen;coupling;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