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6247 篇 当前为第 429 页 共 625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检索词:1

  • 4281.2012-2013年老年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与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调查2012—2013年老年病房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对送检标本同时接种麦康凯平板和血平板,24 h培养出菌落后,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1485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622株,阳性率为41.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4株(占90.68%),革兰阳性球菌58株(占9.32%)。铜绿假单胞菌(PA)占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7.75%(94/249),44.76%(141/3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MRSA)占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51.85%(14/27),45.16%(14/31)。PA对美...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老年病房
  • 428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奥美拉唑和5-羟基奥美拉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咪达唑仑和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人血浆样品经醋酸乙酯萃取处理后,进行LC-MS/MS分析。采用Agilent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15%氨水溶液(甲酸调pH8.20)(80∶20);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浓度和内标地西泮的监测离子分别为m/z:326.4...
    关键词:咪达唑仑;1-羟基咪达唑仑;奥美拉唑;5-羟基奥美拉唑非洛地平;血药浓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物相互作用
  • 4283.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检查发现血hCG升高2天于2013年6月1日入我院。该患平素月经周期规律,自诉18个月前经阴道足月自然分娩后月经量明显减少,2个月前因宫颈糜烂行宫颈治疗后,阴道间断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于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腹部胀痛后出现较多阴道流血,但未见水泡样物质流出,2天前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查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9.0mIU/ml,妇科超声见宫内异常回声。病程中偶有
    关键词:宫颈糜烂;月经周期规律;水泡样;血性分泌物;自然分娩;腹部胀痛;经量;前经;双侧附件区;中间型滋养细胞;
  • 4284.复方中药金龙胶囊抗脑肿瘤药效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裸鼠原位脑肿瘤的药效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原位脑肿瘤动物模型,予以替莫唑胺(0.096 g·kg-1)、高、低剂量金龙胶囊(0.75、1.5 g·kg-1)和溶媒干预,用荧光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肿瘤。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处死裸鼠。用基因芯片检测模型组和金龙胶囊组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RT-PCR方法验证金龙胶囊组表达谱中上调最显著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28 d后,阳性对照组、金龙胶囊高、低剂量组均明显抑制颅内肿瘤生长(P<0.05);但阳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降低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龙胶囊组上调差异达2倍以上基因有48个,下调差异达2倍以上的基因48个...
    关键词:金龙胶囊;原位脑肿瘤;活体成像;基因芯片;VNN1基因
  • 4285.~(18)F-FDGPET/CT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PG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PG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最大厚度(THKmax)、CT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将正常胃和进展期胃癌(AGC)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可能差异。结果 PGDLBCL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及程度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18 F-FDG代谢为主要特征。16例(72.73%)为弥漫性增厚,5例(22.73%)为节段性增厚,1例...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F-18
  • 4286.C1q/TNFα相关蛋白-2球状功能区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的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方法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并利用镍亲合纯化和分子筛纯化。结果 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都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hCTRP2球状功能区蛋白。
    关键词:C1q/TNFα相关蛋白-2;球状区;大肠杆菌;重组蛋白;亲合纯化;分子筛
  • 4287.4-(4-烷氧基苯基)-3-乙基-1H-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惊厥活性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4-(4-烷氧基苯基)-3-乙基-1H-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水解、环合等反应合成1,2,4-三唑-5(4H)-酮类化合物。通过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神经毒性实验(NT),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和神经毒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0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ESI-MS确证。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不同剂量下都显示出抗惊厥活性。其中,3-乙基-4-(4-戊氧基苯基)-1H-1,2,4-三唑-5(4H)-酮(4e)的活性最强,其半数有效量ED50值为26.9 m...
    关键词:三唑酮;抗惊厥活性;最大电惊厥;神经毒性
  • 4288.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治疗肺结核致不良反应/事件106例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接受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治疗的386例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DR/ADE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86例患者出现ADR/ADE共106例,发生率为27.46%。ADR/ADE发生时间最多见于用药2周内(92.45);其中,胃肠系统损害构成比为38.7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为29.57%,肝胆系统损害构成比为19.35%,居前3位;经停药、调整用法用量或对症治疗后105例(99.06%)...
    关键词: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不良反应/事件;分析;合理用药
  • 4289.结核分枝杆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建立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不同来源的样品中筛选该酶抑制剂,以期获得作用于该靶点的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先导物。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基因dxr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xr;IPTG诱导表达并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具有天然酶活性的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于该酶促反应底物NADPH在340nm波长下具有光吸收的原理,建立和优化酶活测定体系,构建并评价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酶抑制剂筛选并进行抑酶活性及抗菌活性评价。结果成功得到具有天然酶活性的1-脱氧-D-木酮糖-5-...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筛选模型;抑制剂
  • 4290.丙二醇头孢曲嗪的合成

    [医药制造业] [2014-08-15]

    目的合成丙二醇头孢曲嗪。方法 7-ACA与5-巯基-1,2,3-三唑钾盐反应制备得到头孢曲嗪中间体7-TACA,再与D-(-)-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缩合,得到甲醇头孢曲嗪,纯化后制得丙二醇头孢曲嗪。结果产品总收率32.4%,质量符合日本药典标准。结论本工艺简单易行,为中试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头孢曲嗪;7-ACA;5-巯基-1,2,3-三唑钾盐;合成
首页  上一页  ...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