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1.蟾酥主要活性成分对EV71-EGFP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抑制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研究蟾酥两个主要活性成分对EV71-EGFP病毒感染性克隆的影响,筛选出能抑制EV71-EGFP病毒感染性克隆的天然产物,为治疗由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提供候选预防、治疗药物。方法:分别将含有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细胞培养液加入到培养RDS细胞的96孔板中,同时加入EV71-EGFP病毒感染性克隆感染。15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值,并通过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对EGFP值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添加蟾酥的两种活性成分虽能减少由EV71-EGFP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细胞病变,但仍有部分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能提高细胞的密度和活力;能有效地减少细胞内...
关键词:EV71-EGFP病毒感染性克隆;RDS细胞;蟾酥;活性成分
-
4042.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hs-CRP、GMP140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通过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于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P-选择素(P-selectin 140,GMP140)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75例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89例(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86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GMP14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hs-CRP...
关键词: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hs-CRP;GMP140
-
4043.肌注苄星青霉素致多神经病1例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发现梅毒7个月。期间于当地诊所规律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240万U,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Y1204103),每周1次。当注射至第13次时(未行皮试)照例交叉行右侧臀肌注射(经鉴定注射部位无误),出现双下肢麻木,30 min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抬起,腹部及后腰部出现紫斑。约持续30 min后出现左下肢肌力恢复,但较正常差,右下肢肌力无恢复。发病过程中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多神经病;臀肌注射;下肢肌;肌力恢复;双下肢麻木;神经梅毒;梅毒病;紫斑;梅毒螺旋体抗体;
-
4044.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对HCT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探讨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对HCT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空质粒组和重组表达质粒组,空质粒组转染不含PDEF的空载体,重组表达质粒组转染PDEF重组表达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DEF重组质粒表达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PDE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空质粒组和重组表达质粒组HCT116细胞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质粒已成功转染HCT116细胞;RT-PCR结果显...
关键词: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增殖;凋亡
-
4045.我院2013年2-4月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退药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结合信息系统对我院2013年2-4月的退药申请单共1 986份,按退药科室、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药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病区退药现象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血液科和呼吸科,退药金额占发药的百分比分别为9.48%、4.63%、4.30%,因患者出院或转科而退药所占比例最高(31.20%),以抗微生物药退药居多(22.50%)。结论:应采取完善退药制度、优化退药流程,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加强医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等有效措施,减少退药现象。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对策
-
4046.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纹状体DRD1和miR-504的表达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受体D1型(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和micro RNA-504(mi R-504)的表达,探讨mi R-504是否介导了DRD1基因表达参与调控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诱发大鼠抑郁的发生。方法:将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接受连续21天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实验性处理。两组大鼠均于13周龄时,采用强迫游泳测验、糖水偏爱测验和旷场试验评定大鼠的抑郁水平,以实时定量荧光RT-PCR(q RT-PCR)检测纹状体内DRD1 m RNA和mi R-504的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W...
关键词: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样行为;纹状体;多巴胺受体D1型;micro RNA-504
-
4047.我院1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40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59.29%)远高于女性(40.71%);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39例,占27.93%;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占84.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8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6.43%;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监测
-
4048.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在E.coliBL21(DE3)中的胞内可溶性表达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P,在E.coil BL21(DE3)中实现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Escherichia coli alkaline phosphatase,EAP)的胞内可溶性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工程菌的大体积培养条件、提高其表达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质粒pDAP2为模板扩增不含信号肽的EAP基因,克隆至pGreen-S质粒构建表达载体pEAP,以E.coli BL21(ED3)菌株表达EAP,采用SDS-PAGE及EAP酶活性测定对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及胞内定位进行分析;Ni2+亲和层析方式纯化目的蛋白并测定其比活力。结果经PCR、双酶切及测序分析证实载体构建正确,所表达目的蛋白主要以可...
关键词: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细胞质;可溶性表达
-
4049.LEDGF/p75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其与宿主晶状体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75(lens epithelium-derived growth factor p75,LEDGF/p75)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筛选抗病毒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为开展以IN-LEDGF/p75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本研究构建了LEDGF/p75蛋白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和功能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全合成高利用率密码子的LEDGF/p75基因序列,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优化表达LEDGF/p75蛋白,经SDS-PAGE...
关键词:LEDGF/p75;基因表达;HIV-1整合酶;ELISA
-
4050.鞘氨醇-1-磷酸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
[医药制造业] [2014-10-11]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做整理分析。方法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鞘氨醇-1-磷酸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溶血磷脂,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双重效应,这主要取决于其作用位点的不同。结论鞘氨醇-1-磷酸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作用机制复杂,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鞘氨醇-1-磷酸;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