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1.基于IEEE802.16e的OFDM定时同步算法及FPGA实现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5-06-10]
针对IEEE802.16e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定时同步问题,在分析IEEE802.16 e协议定义OFDM前导训练序列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导训练序列的互相关定时同步算法。通过采用差分运算来降低载频频偏对同步性能的影响,采用量化处理技术以简化算法运算复杂度,并采用Xilinx公司的XC5VSX95T芯片进行FPGA实现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实现定时同步功能,对载波频偏不敏感,抗噪性能好,硬件资源利用率高,具用实时处理能力。
关键词:OFDM;定时同步;IEEE802.16e;FPGA实现
-
2652.基于i.MX35的挖掘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5-06-10]
挖掘机等工程机械需要对施工现场的视觉盲区进行视频监控,确保作业安全。为了满足安全需求,研制了基于i.MX35的挖掘机视频监控系统,使用i.MX35作为视频主处理器、ADV7180作为NTSC/PAL摄像头输出视频的解码芯片、eMMC或PATA接口固态硬盘作为视频存储介质,实现对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作业现场的视频监控、记录与回放等功能,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可以广泛应用于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控制系统中。
关键词:i.MX35;视频采集;ADV7180;V4L2
-
2653.塞斯纳172R型飞机刹车活塞杆疲劳断裂有限元分析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5-06-10]
机轮刹车系统决定了飞机的着陆安全,是民用飞机地面减速关键的机构。以塞斯纳172R型飞机刹车活塞杆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分析活塞杆受力情况,并制定载荷谱;基于材料力学和疲劳断裂力学等相关理论,利用CATIA软件建立刹车活塞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对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活塞杆的应力云图,确定应力集中(危险)位置。并应用疲劳耐久性分析软件FE-SAFE对活塞杆进行疲劳分析,确定该部件的安全使用寿命,为维护时间间隔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疲劳寿命;ANASYS;FE-SAFE
-
2654.电化学抛光对HR-1不锈钢表面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6-10]
以硫酸-磷酸混合液为电解液,考察了电化学抛光技术对HR-1不锈钢表面的影响。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并利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80A/dm2,温度为90℃,抛光时间为60s时,样品表面的平整度最高,机械加工痕迹基本消失,无明显的尖峰与坑点,粗糙度小于0.18μm。为保证样品的尺寸精度,需要控制抛光时间。
关键词:电化学抛光;HR-1不锈钢;表面形貌;电流密度
-
2655.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1,1-二氯丙酮的形成机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6-0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1,2-二溴丙烷为内标物,建立了消毒副产物1,1-二氯丙酮(DCAce)的测定方法.以L-亮氨酸为前体物,考察了DCAce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氯胺投加量在5~30 mg·L-1范围内,DCAce的生成量随着氯胺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DCAce的生成量随着p H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酸性条件下DCAce的生成量比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高;在15~35℃范围内,温度对DCAce生成量的影响较明显,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L-亮氨酸形成DCAce的过程包括8个步骤,经过取代、氧化、断键、氨基重氮化和还原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后,最终形成DCAce.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1,1-二氯丙酮;前体物;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
2656.AP1000全失流事故DNBR计算分析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5-06-04]
AP1000反应堆冷却剂强迫流动全部丧失事故(简称全失流事故)可能导致堆芯发生偏离泡核沸腾(DNB)。使用美国核安全管制委员会(NRC)的TRACE程序和法国子通道分析程序FLICAⅢ-F,对AP1000电厂系统和堆芯进行建模,使用TRACE程序给出的全失流事故瞬态参数作为FLICAⅢ-F程序的输入条件,进行全失流事故DNB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瞬态过程中,堆芯内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数值始终高于安全分析限值,满足DNB设计基准。通过与安全分析报告中的计算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本文用TRACE和FLICAⅢ-F程序建立的DNB分析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能够用于AP1000电厂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全失流;RACE;FLICAⅢ-F;DNBR;子通道
-
2657.新型阳离子捕收剂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及作用机理
[采矿业] [2015-06-04]
用东北大学研制的新型高效阳离子捕收剂DBA-1对石英纯矿物进行了药剂用量、浮选温度、合适酸碱度试验,并借助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接触角测定对DBA-1浮选石英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检验DBA-1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及效果。结果表明: ①0. 074~0. 038 mm 粒级石英纯矿物在pH=8.5、矿浆温度为18 ℃、药剂用量为75mg/L的情况下可获得97. 3%的回收率。②在无DBA-1的矿浆中,石英零电点的pH=2.26,而与DBA-1作用后的零电点偏移至10.10,说明DBA-1可以以阳离子形式在石英表面发生静电吸附; DBA-1与石英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二者间存在氢键吸附。③DBA-1的添加可大幅度提高石英表面的接触角,增强其表面的疏水性和可浮性,接触角在12. 6°~27. 0°范围内的小幅增大都会引起回收率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阳离子捕收剂DBA -1;石英;浮选;作用机理
-
2658.MVP程序用于HTR-10首次临界的计算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5-06-04]
使用MVP程序对10 MW球床式高温气冷堆(HTR-10)的首次临界进行计算。计算中根据HTR-10的特点,应用MVP程序的统计几何模型来描述燃料颗粒在燃料球内的随机分布以及燃料球和石墨球在堆芯内的随机混合分布。使用JENDL-3.3数据库时,MVP程序的结果与VSOP程序和MCNP程序相比差别稍大,而使用ENDF/B-Ⅵ.8数据库时结果则非常接近。与首次临界实验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0.7%。结果表明,MVP程序可以用于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堆芯物理计算。
关键词:HTR-10;首次临界;MVP程序;统计几何模型
-
2659.不同蛋白来源对京红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5-06-03]
【目的】营养素来源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文章旨在探讨蛋白来源对高峰期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88只32周龄京红1号产蛋鸡,分别饲喂以豆粕、脱酚棉籽蛋白、双低菜粕、豆粕+4%黄粉虫为蛋白来源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日粮在等能、等氮、相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模式基础上配制。试验期内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光照时间16L﹕8D,相对湿度50%—60%,舍温(16±2)℃,试验期8周。【结果】(1)试验期全期,各处理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软破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的日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双低菜粕组有降低趋势(P=0.084),4%黄粉虫组无显著差异(P>0.05);棉籽蛋白组和4%黄粉虫组的日采食量低于豆粕组(P=0.091),双低菜粕组的日采食量高于豆粕组(P=0.091);相对于豆粕组,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饲料效率有降低趋势(P=0.052),4%黄粉虫组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蛋白来源对产蛋鸡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8 w末时,与豆粕组相比,4%黄粉虫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棉籽蛋白组蛋鸡血浆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显著降低(P<0.05);4%黄粉虫组TP、白蛋白(ALB)和GLB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w末时,4%黄粉虫组ALB显著高于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P<0.05)。(3)8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壳强度(P=0.084)、蛋壳厚度(P=0.062)均有降低趋势,而4%黄粉虫组均有提高趋势。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蛋白高度分别降低4.02%、3.41%(P=0.091),4%黄粉虫组提高3.87%(P=0.079);试验期内各处理组蛋白pH均无显著差异(P>0.05)。(4)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清比例分别降低1.67%和1.18%(P=0.099),4%黄粉虫组提高1.70%(P=0.099);4%黄粉虫组蛋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菜粕组(P<0.05)。【结论】对于京红1号高峰产蛋鸡而言,在日粮等能、等氮、相同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下,棉籽蛋白和双低菜粕可降低日产蛋量,降低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同时降低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可见,豆粕及4%黄粉虫部分替代豆粕较适合作为其蛋白源饲料,双低菜粕和脱酚棉籽蛋白稍次。
关键词:京红1号蛋鸡;日粮蛋白来源;生产性能;蛋品质
-
2660.甘蓝型油菜COI1的调控功能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5-06-02]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中茉莉素受体复合体核心成员CORONATINE INSENSITIVE 1(COI1)蛋白的基因表达特性及生理调控功能。【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分析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种白菜和甘蓝基因组的COI1构成情况;使用定量和半定量RT-PCR扩增方法检测油菜COI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克隆油菜COI1保守区片段,构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载体,以农杆菌侵染方法培育VIGS诱导COI1沉默的油菜植株,然后,用鉴定出的COI1沉默植株研究油菜COI1在育性调控及虫害抗性等方面的调控功能。【结果】基因组数据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白菜和甘蓝共有7个高度同源的COI1,依序列同源性可分为4类:COI1a、COI1b.1、COI1b.2和COI1c;甘蓝型油菜有8个COI1,也由上述几类同源基因组成。半定量和定量RT-PCR扩增试验表明甘蓝型油菜COI1在茎中的表达水平最低。从培育的VIGS诱导COI1沉默油菜中,共鉴定出COI1表达水平被抑制超过70%的株系25个,其中抑制效果最明显的10个株系被用于育性调控及蚜虫抗性试验。育性分析结果证明,VIGS沉默COI1油菜的结实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其角果在授粉20 d以后的长度只达到对照油菜角果授粉5 d后的长度,且角果中无正常种子;沉默COI1油菜的雄蕊长度短于相同花期的对照油菜雄蕊,其花药开裂延迟;显微观察发现,沉默COI1油菜的花粉中有超过80%呈不正常形态。在相同处理条件下进行的蚜虫抗性比较试验中,沉默COI1油菜叶片上的蚜虫数量超过对照油菜1倍多,而且有很多小蚜虫围绕大蚜虫的虫落,繁殖态势比对照油菜叶片上的蚜虫旺盛。【结论】甘蓝型油菜COI1具有组织特异表达特性,沉默COI1会导致油菜雄性不育性状发生,并降低油菜植株对蚜虫的抗性。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COI1;茉莉素;雄性不育;蚜虫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