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42万辆,累计销售突破340万辆;中国销量达77.7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达2.69%),累计销量全球占比超过50%,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然而,新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共存,传统内燃机面临苛刻的排放标准和降耗减碳的要求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但是由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开发费用过高、三电技术的不成熟,又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无法完全覆盖汽车市场的需求,新政策的落地以及整个行业的升级转型加速了各主机厂继续探索创新发展的策略。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近年,随着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环保理念的逐步接受,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万辆和33.1万辆,2016年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2017年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截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50%以上,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了成长期。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不仅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在电动汽车市场方面也取得较大进步。文章首先概括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之后梳理分析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我国在电池技术、配套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和扶持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都会有严格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去监控品质,要求产品达到特定的品质水平,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在评审和开发供应商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供应商通过ISO9000认证,通过认证意味着企业会依照规章流程处事、有明确的品质目标和为此不断努力(Long,2003)。在今天,部分行业的要求更需符合ISO14000环境保护的条款(Wisner et al.,2010)。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空气污染的不断深化治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电动汽车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的电动汽车市场化现状看,由于充电桩的运营盈利模式尚不完全明确,导致充电桩投资建设缺失,使大多群众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的汽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使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受到极大制约,对整个国家的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做好充电桩投资运营模式的选择工作,确保电动汽车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汽车营销模式面临转型和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汽车企业必须抓住互联网发展这一契机,构建“互联网+汽车营销”模式,实现汽车营销创新,保障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汽车关税政策,然后分析了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应对策略。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的实施能够促使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促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沟通衔接,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我国对某些经济发达大城市实行限牌、限号政策和汽车4S店日益增多,导致汽车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面对不断变化的汽车行业市场环境,汽车4S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思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汽车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国汽车4S店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相关解决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汽车4S店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汽车制造业] [2018-05-26]
近十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带动了车用聚丙烯蓬勃发展。目前聚丙烯是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成型性好、制品表面光泽好,但因收缩率大,很难生产一些尺寸精度较高的零部件,聚丙烯改性料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随着汽车轻量化的不断发展,聚丙烯改性料作为汽车行业应用最多的塑料,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车用聚丙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是长玻纤增强、“三高一低”(高流动、高模量、高抗冲、低气味)聚丙烯。
[汽车制造业] [2018-05-11]
本文首先从能源危机、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必要性,然后认真梳理了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车企等)的现状。基于已经发展到目前的客观事实,借鉴国外几个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和中国“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情况,对我国早日实现汽车强国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