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8 篇 当前为第 867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8661.溶解度参数在聚酯类纤维分散染色中的应用(二)

    [纺织业] [2014-05-15]

    4 溶解度参数与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的关系表3所示的分散染料都是已知分子结构式,由此计算出溶解度参数δ,它们与升华牢度、日晒牢度和水洗牢度的关系也列示于表3中.表3所示已知分子结构的分散染料(分子结构式从略)的溶解度参数绝大多数都在10.30~11.60,与PET聚酯纤维的溶解度参数10.79相近,所以这些分散染料与PET聚酯纤维相容性很好,显示出染色牢度性能很好.而升华牢度因考虑到分散染料染色加工过程都在高温下进行的,除载体染色外,高温高压染色在130~140℃,热溶染色牢度在180~220℃,特别是在高温定形温度在200℃左右进行,其中偶氮型都在4~5级以上,而蒽醌型少数品种在2~3级甚至1~2级.
    关键词:分散染料;染色;溶解度参数;内聚能密度;聚酯纤维
  • 8662.面料热阻测量在GB/T11048新旧标准中的差异

    [纺织业] [2014-05-15]

    针对新版GB/T 11048-200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所规定的面料热阻测量A法和B法与旧版GB/T 11048-1989《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所规定的A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版A标准下,2种型号热板仪的测量数据均值差异达31%,与热板仪的设计与校准有关;在新版A法空气层流速为1 m/s的条件下较新版B法静态空气层的条件下面料的热阻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下降值不仅与面料的厚度负相关,也与面料的材料与组织结构相关,新版B法35℃对于旧版A法36℃的温度设定差异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二者可直接比较;有无空气隔离罩对于新版B法的实验结果总体影响不显著,但对抑制环境空气的随机波动影响有作用.新版A法、新版B法及旧版A法的数据CV值相似,说明实验稳定性相似.新版A法与国际标准IS011092-1993 《Textiles-Physiological Effects-Measurement of Thermal and Water-Vapour Resistance Under Steady-StateConditions》一致,而新版B法与旧版A法兼容.
    关键词:织物;热阻;热板仪;GB/T 11048;ISO11092;fabric;thermal resistance;hotplate;GB/T 11048;ISO11092
  • 8663.羊毛纤维水溶出物对重铬酸钾性能的影响

    [纺织业] [2014-05-15]

    为探讨酸性媒介染料染色过程中残液铬污染严重的问题,以羊毛在加热处理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溶解物为研究对象,测试羊毛水溶出物的特性,探讨羊毛水溶出物对水溶液中重铬酸钾的影响以及羊毛对重铬酸钾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羊毛纤维在水溶液中受热后,脱落下来的溶解物中含有可溶性蛋白,能与重铬酸钾溶液电离出的Cr2O2-7发生化学作用,从而使酸性媒介染料染色残液中总铬含量增多.
    关键词:可溶性蛋白;重铬酸钾;总铬;羊毛;吸附性
  • 8664.羽毛绒种类鉴定及气味检测方法研究

    [纺织业] [2014-05-15]

    羽绒种类纯正与否以及有无异味是影响羽绒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了准确、快速地鉴定羽绒种类,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无损快速鉴别羽绒种类的模型.同时,结合GC-MS技术鉴定分析了不同羽绒浸出物中特征气味成分.近红外光谱显示,4种羽绒的反射率在12 000 ~4 000 cm-1之间的变化趋势较相近,且特征波段的出峰位置大体相同,表明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并可用于羽绒种类鉴别的方法.另外,GC-MS检测结果显示,羧酸类化合物和内酯类化合物为羽绒浸出物中的主要成分,为进一步分析和鉴定羽绒中气味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羽绒;成分分析;近红外光谱法;GC-MS
  • 8665.相变纺织品调温性能的检测与分析

    [纺织业] [2014-05-15]

    为了解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及其检测方法,分别设计了降温和升温2个实验方案,采用温度变化速率和温度变化时间2种方法对几种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实验和升温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温度变化速率法得到的信息更全面,温度变化时间法较为简便快速,2种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与规律基本一致,可根据需要选用;与普通纺织品相比,相变纺织品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均较缓慢,调温性能较好;厚度、紧度等织物规格参数对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相变纺织品;调温性能;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时间;织物规格;phase change textile;thermo-regulating performance;temperature change velocity;temperature change time;fabric specification
  • 8666.β-环糊精/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5-15]

    以PEG-400作改性剂,柠檬酸作交联剂,磷酸氢二钠作催化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然后将壳聚糖与β-环糊精聚合物通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交联,制成具有孔洞的β-环糊精/壳聚糖膜;采用FT-IR、XRD、TG和SEM表征其官能团、结晶度、热失重和膜孔洞的尺寸大小.研究表明,自制的β-环糊精/壳聚糖膜孔洞直径约为5μ m,其对酸性染料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认为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符合假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关键词:染整副产品;加工;废水处理;酸性染料;吸附
  • 8667.羧甲基化处理对海丝活性纤维性能的影响

    [纺织业] [2014-05-15]

    采用氯乙酸处理海丝活性纤维,通过纤维中羟基与氯乙酸的反应得到具有很强吸水性能的羧甲基化海丝活性纤维.研究了改性前后纤维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胀率、释放银离子的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羧甲基化改性处理能有效提高纤维的吸湿和成胶性能,处理后纤维在水中的溶胀率是未处理纤维的10倍以上.由于羧甲基化改性处理后的纤维在遇水后高度膨胀,使纤维中的银离子能更有效地释放,改性后纤维比未改性纤维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银离子;海丝活性纤维;羧甲基化;抗菌材料;释放性能
  • 8668.青桐韧皮化学脱胶与纤维性能分析

    [纺织业] [2014-05-15]

    为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纤维素纤维资源,采用化学脱胶工艺制备了青桐纤维,并对其韧皮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分析了青桐纤维在干、湿态下的多项物理力学性能;借助扫描电镜、XRD对纤维的外观形貌,结晶度和取向度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青桐韧皮纤维素含量大于63%,果胶质和脂蜡质含量较高,经化学脱胶处理后青桐纤维残胶率为4.2%;纤维截面近似椭圆,没有空腔,纵向有沟槽和横节,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和较低的断裂伸长率,但其线密度较大,Segal法计算纤维的结晶度为64.54%,取向度为98.04%.
    关键词:青桐纤维;XRD;线密度;结晶度;取向度;Firmiana platanifolia fiber;XRD;linear density;crystallinity;orientation degree
  • 8669.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

    [纺织业] [2014-05-15]

    对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通过改变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测试染色后纤维的上染率及K/S值和L*、a*、b*值,以探讨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分数为4%(omf)时,上染率和K/S值达到最大值.而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明度有所降低;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上染率不断提高,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上染率,染色深度逐渐增加,K/S值提高,明度不断降低;染色时间以30 min为宜,其后,表观色深和明度不断降低.
    关键词:阳离子染料;染色;蜂窝纤维;涤纶纤维;改性
  • 8670.栀子黄色素在甲壳胺纤维上的吸附性能

    [纺织业] [2014-05-15]

    采用天然染料栀子黄色素对甲壳胺纤维进行染色,运用Langmuir、Nemst和Freundlich三种吸附理论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测定了栀子黄色素在甲壳胺纤维上的提升性及染色后纤维的抗氧化性和消臭性.试验结果表明,栀子黄在甲壳胺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更加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常数KL降低;栀子黄在甲壳胺纤维上具有良好的提升性能,且经栀子黄染色后的甲壳胺纤维呈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性和消臭性;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性和消臭性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天然染料;染色;吸附性;甲壳胺纤维;栀子黄
首页  上一页  ...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