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11.束缚态下服装面料的保形规律
[纺织业] [2014-06-15]
为评价服装在束缚状态下保形性能,设计一种新的服装面料保形性测试方法.在服装面料上施加一定压力,使面料紧贴在自制椭圆柱上16 h后去除外力,自然状态下静置5 min,用面料四侧面图像的凸起面积法评价面料保形性能.为获得面料保形规律,用织机自织45块面料,用新设计方法测试面料的保形性能,结果表明:面料密度显著影响面料保形性能,面料密度越大保形性能越差;面料组织对面料保形性也有一定影响,其中缎纹保形性最好,平纹保形性最差,斜纹居中.
关键词:束缚态;面料;保形性;测试装置
-
8412.基于柔性多体系统的经编机梳栉摆动机构动力学分析
[纺织业] [2014-06-15]
梳栉摆动机构是经编机的主要机构之一,直接影响经编机的高速运行性能.为此,仿真分析了梳栉转轴在低速运行时约束反力的变化情况,并借助ADAMS以及Nastran分析软件建立了经编机梳栉摆动机构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经编机高速运行时的动态响应,得出在高速运行时梳栉允许横移时间角改变的程度,在不同转速下导纱针针尖位置的偏差程度和变化趋势,及梳栉摆动机构振动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经编机;梳栉机构;柔性多体动力学;ADAMS;Nastran
-
8413.溶度参数理论在涤纶涂层织物染料迁移色变研究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通过对分散染料、涂层胶和涂层溶剂溶度参数的计算以及各自行为的分析,运用溶度参数理论对涤纶涂层织物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色变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织物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分散染料的迁移情况与涂层胶和涂层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在生产过程中,与染料溶度参数接近的涂层胶会增加染料从纤维内部向表面的迁移,可以缓解储存过程中分散染料在织物表面的不均匀迁移色变;在存储过程中,残留溶剂的挥发是染料发生不均匀迁移的主要原因,当溶剂与染料溶度参数相近、沸点过高或过低时,不均匀迁移更易发生.为缓解涂层织物的色变现象,应在涂层加工过程中选择与染料溶度参数值相近的涂层胶及与染料溶度参数值相差较大的涂层溶剂.
关键词:溶度参数;涂层;分散染料;迁移;色变
-
8414.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纺织业] [2014-06-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基础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等为改性单体,在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2.5%),引发剂(0.7%),交联剂(1%)的作用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得到的乳液外观较好,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加入的有机氟单体和有机硅单体均已接入共聚链段.使用合成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拒水处理,处理后棉织物的水接触角为140.,拒水性能优良.
关键词:拒水整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water repellent finish;fluorine-silicon modification;acrylate;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8415.聚乙烯醇/壳聚糖/硝酸铈共混纤维毡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纺织业] [2014-06-15]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硝酸铈(Ce(NO3)3)为原料,溶于稀乙酸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VA/CS/Ce( NO3)3共混纳米纤维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纳米纤维毡吸附Cr(Ⅵ)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Ce(NO3)3对CS和PVA的作用;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时间和浓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毡对Cr(Ⅵ)的吸附是基团与基团的螯合作用;Ce( NO3)3改变了CS的分子构成,使CS更利于吸附Cr(Ⅵ),pH =4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最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Cr(Ⅵ)的吸附饱和量为59.81 mg/g,Cr(Ⅵ)的去除率达到87%.
关键词:静电纺丝;壳聚糖;吸附;Cr(Ⅵ)离子
-
8416.高温强辐射下相变降温背心的热调节作用客观测评
[纺织业] [2014-06-15]
在消防灭火、炼钢、冶金、玻璃熔制等高温强辐射环境中,作业人员易于遭受热应激的影响.研究一款用于降低热应激的降温背心的热调节性能,通过模拟炼钢高温环境(32℃高温、1000 W强辐射热),采用暖体假人对降温背心的热调节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在模拟的2轮炼钢作业中,假人各个部位的皮肤温度高低排序为:头颈、非覆盖部位、腹臀、胸背.实验结束时,假人穿着降温背心时胸背部的皮肤温度为34.0℃,比未穿着降温背心辐射30 min后低6.3℃.结果表明,在高温强辐射下,穿着相变降温背心能减小假人躯干部位的皮肤温度,减轻热应激,延长高温作业时间.
关键词:强辐射;降温背心;皮肤温度;热应激
-
8417.一株嗜热梭菌β-1,4-葡聚糖内切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纺织业] [2014-06-15]
以嗜热梭菌(Symbiobacterium thermophilum IAM 14863)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了编码葡聚糖内切酶的基因,同时将该酶基因构建于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Glu,转化至E.coli BL21(DE3) PLYS中并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大小为l101 bp,共编码366个氨基酸;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基因在E.coli BL21(DE3) PLYS中得到了有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kDa,纯化后重组酶活力为103 U/mL;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酶最适pH值为5左右,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且此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75℃左右)和pH值稳定性.
关键词:纤维素;β-1,4-葡聚糖内切酶;嗜热梭菌;克隆;原核表达
-
8418.聚吡咯纤维素纳米晶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纺织业] [2014-06-15]
首先利用棉纤维通过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再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在纤维素纳米晶表面进行吡咯的原位聚合,成功制得包裹聚吡咯的纤维素纳米晶复合导电材料.结果表明:聚吡咯纤维素纳米晶复合导电材料表现出核壳结构,纤维素纳米晶与聚吡咯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聚吡咯均匀地包覆纤维素纳米晶;有机掺杂剂(DBSNa)由于分子体积大,降低了分子间作用力,其电导率低于无机掺杂剂NaCI,但是热稳定性和比电容好于NaCl,并且显著提高了复合体系的电化学容量.研究结果可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纤维素纳米晶;聚吡咯;导电复合材料;掺杂剂;电化学特性;nanocellulose crystal;polypyrrole;conductive composite;dopant;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
8419.纳米ZnO的合成及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纳米ZnO催化剂,通过XRD、EDX、SEM和FT-IR等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其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0.4 g/L,pH值9.0,反应时间60 min时处理效果最佳;太阳光照下,纳米ZnO催化臭氧氧化对印染废水处理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废水COD去除率能从42.98%提高到90.51%,达到印染废水回用和环保排放要求.
关键词:印染废水;纳米氧化锌;催化剂;臭氧氧化
-
8420.纯棉染色篷盖布潮态汽蒸阻燃整理
[纺织业] [2014-06-15]
阻燃整理传统焙烘工艺易产生织物断裂强力损伤和色泽的变化,为此采用潮态汽蒸方法对纯棉染色篷盖布进行阻燃整理,讨论阻燃剂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等因素对阻燃效果、织物断裂强力及色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了汽蒸阻燃整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纯棉染色篷盖布进行阻燃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与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与焙烘工艺相当的阻燃效果,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尤以色泽更为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阻燃剂CFR质量浓度350 g/L,催化剂C52质量浓度40 g/L,汽蒸温度140℃,时间30 min.
关键词:纯棉篷盖布;汽蒸阻燃整理;织物性能;正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