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8 篇 当前为第 310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3091.兰溪再获三项省级试点

    [纺织业] [2017-10-18]

    关键词:省级试点;工业节能;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化;绿色制造;世界先进水平;绿色供应链;纺织企业;产业结构;产品质量;
  • 3092.2017年前三季度 南通市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纺织业] [2017-10-18]

    性改革的有序推进,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质效领跑。生产方面:2017年1~8月,我国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5.1%,较上年同期增速降低0.9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8%,较上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1~8月,我国纺织行业重点产品生产增速保持稳定。大部分产品生产增速较2016年生产增速有所提升。投资方面: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自今年增速开始回升。2017年1~8月,我国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8425.64亿元,同比增长6.95%。
    关键词:同比增长;工业总产值;行业运行;家纺产品;纺织行业;服装行业;化纤行业;家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印染企业;南通市;
  • 3093.《三字经》中的纺织考辨

    [纺织业] [2017-10-18]

    《三字经》中有“子不学,断机杼”“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两句与纺织相关,但此两句中的相关信息值得考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考源分析,认为:“子不学,断机杼”源于《韩诗外传》,其意从裂织流变成毁机,与古代儒学教育的变迁有密切联系的;而蚕丝制琴弦这一工艺在中国古代是存在的,后世之流失与文人制琴之传统消失、工匠制琴兴盛相关。
    关键词:《三字经》;纺织史;考辨
  • 3094.协会2018年海外拓展计划

    [纺织业] [2017-10-18]

    参考2018年海外丝网印刷及相关行业展会排期,中国丝网印刷行业协会筛选了北美、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区的以下专业展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欢迎参团出访。北美运动服饰及面料大展(ISS Shows)时间:1月19-21日地点:美国·洛杉矶长滩3月15-17日美国·亚特兰大5月3-5日美国·休斯顿9月6-8日美国·奥兰多9月27-29日美国·沃斯堡
    关键词:数字印刷;丝网印刷;纺织品印花;纺织印花;
  • 3095.发光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纺织业] [2017-10-18]

    近年来,发光材料在服装中的应用引起关注,含有发光材料的服饰在交通、消防、防紫外线、服装设计、舞台表演等领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发光纤维是一种通过光照或紫外线照射吸收能量,然后将其转化成光辐射的特殊纤维,一般以涤纶、锦纶或丙纶为基材,添加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和纳米级功能助剂,经过特种纺丝工艺制成的光转化功能纤维。该纤维在有可见光时具有各种色彩,当无可见光时,则能发出各种色彩
    关键词:发光材料;
  • 3096.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纺织品中11种致敏分散染料

    [纺织业] [2017-10-18]

    建立了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分散黄1、分散橙37、分散橙1、分散黄49、分散黄9、分散橙3、分散红1、分散黄3、分散蓝106、分散红17和分散棕1等11种致敏分散染料的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PC2)。样品经甲醇提取、浓缩和定容后,直接由优化的超高效合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超临界CO2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ACQUITY UPC2HSS C18 SB(3.0×100 mm,1.8μm)色谱柱进行分离。11种致敏染料在2.0~50.0 mg/kg之间线性良好(r≥0.999 2),定量限(LOQs)在1.44~1.98 mg/kg之间;不同添加水平下,11种致敏染料的平均回收率在90.3%~9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在2.9%~5.3%之间。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精确度高、较为环保,可用于快速检测纺织品中11种致敏染料。
    关键词:测试;致敏分散染料;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纺织品
  • 3097.超大齿距刺辊针布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纺织业] [2017-10-18]

    介绍了超大齿距刺辊针布柔性分梳的原理。大幅降低纵向针尖距可减少纤维损伤,薄尖可提高穿刺能力,弧齿负底角可加强排杂。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于细绒棉、差别化纤维,实现了柔性分梳理念,使纱线质量稳定,强力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超大齿距;刺辊针布;柔性梳理
  • 3098.我国纺织产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纺织业] [2017-10-18]

    本文从现行纺织产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索了我国纺织产业经济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对纺织产业循环经济综合绩效评价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完善纺织产业的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工作。
    关键词:纺织产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
  • 3099.基于氧化石墨烯柔性导电纤维材料制备及性能

    [纺织业] [2017-10-18]

    石墨烯作为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和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2D纳米材料在多个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以石墨烯为导电介质的柔性导电材料与常规导电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柔韧性、轻便性、可折叠性,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智能传感器、可穿戴服饰等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蚕丝作为亲肤性好、吸湿性强、生物相容性佳的天然蛋白质纤维,是制备石墨烯柔性导电材料的理想基材。将石墨烯导电材料与蚕丝或丝素蛋白(SF)结合,制备丝素蛋白-石墨烯柔性导电材料为石墨烯柔性导电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超声改性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配制一定浓度的GO分散液采用“浸渍-还原”法对蚕丝织物进行导电整理,通过将蚕丝织物表面的GO还原成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获得导电的石墨烯全覆盖型蚕丝织物;将纯GO溶液配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色浆,采用“印制”法将GO沉积于蚕丝表面为获得石墨烯部分覆盖型导电蚕丝织物;以静电引力为驱动力将GO和聚苯胺(PANI)层层自组装于蚕丝表面获得高导电的RGO/PANI复合蚕丝织物;以GO(或RGO)、PANI为导电介质,SF为基材,通过共混成膜法制备GO/SF、RGO/SF、GO/PANI/SF和RGO/PANI/SF导电薄膜;以GO(或RGO)、PANI为导电介质,SF为基材,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GO/SF、RGO/SF、GO/PANI/SF和RGO/PANI/SF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从而获得5种以丝素为基材的石墨烯导电材料。超声改性Hummers法制备GO,通过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SEM、DSC-TG、粒径测试可知成功制备出GO。配制2 g/L的GO分散液,采用“浸渍-还原”法将GO用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拒水和导电多功能整理,1次“浸渍-还原”GO处理可使织物获得一定的抗紫外和拒水效果,经过8次“浸渍-还原”GO处理后蚕丝织物的表面电阻值降低至3.86KΩ/cm。为减少GO制备导电蚕丝的“浸渍-还原”次数,保持蚕丝织物的优良性能,通过冰浴超声搅拌配制15 g/L的GO溶液,采用浸渍和浸轧原位还原法对蚕丝织物进行导电整理。整理蚕丝织物经1次浸渍或浸轧GO处理后的导电性高于浸渍8次2 g/L低浓度GO整理蚕丝织物的导电性,织物的表面电阻分别为1.37 KΩ/cm和1.66 KΩ/cm,说明通过将高浓度GO浸渍或浸轧到蚕丝表面,使蚕丝表面RGO导电层的连续性、厚度和紧密型增加,从而简化了石墨烯导电蚕丝织物的制备工艺。将高浓度纯GO制备成具有一定印花粘度要求的色浆,使其满足在蚕丝织物上按需分配,采用直接印制和转移印制的方式将GO印制于蚕丝表面。直接印制法采取3种印制方式:(1)将GO色浆用丝网直接印制于未处理蚕丝表面;(2)将GO色浆罩印于涂料染色蚕丝织物表面;(3)将GO印制于蚕丝表面,还原后在导电RGO表面罩印温敏涂料,获得通电后可变色的功能性导电蚕丝织物。该方法实现了GO的按需分配,且可印制导电线路图案,在GO 50 g/L、印制速度0.8 m/min的条件下,蚕丝表面电阻降低至8.64 KΩ/cm。热压转移印制法将高浓度GO色浆印于转移印花纸上,在热量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将转移印花纸上的未烘干GO转印到蚕丝织物表面,同时实现GO的热还原。该方法无需化学还原,一步热压实现GO的转印和还原,使石墨烯导电真丝的制备效率大为提高,在GO 50 g/L、转印温度220℃、转印时间120 S的条件下,蚕丝表面电阻降低至12.15 KΩ/cm。高导电性是柔性导电纺织材料的重要因素,以GO和苯胺为导电原材料,依靠静电驱动力将RGO和PANI自组装于蚕丝表面,制备RGO/PANI复合导电蚕丝织物。蚕丝织物先经1次GO组装,再经1次PANI组装后,织物(silk-RGO-PANI)可获得0.19 KΩ/cm的较高导电性;自组装过程中,GO浓度对silk-RGO-PANI织物的导电性影响较小,2g/LGO和0.025 mol/L苯胺先后进行自组装即可获得高导电性蚕丝;再者,自组装次数对蚕丝导电性影响较小,2次自组装(1次RGO,1次PANI)可使蚕丝获得高导电性。PANI通过在RGO导电层上的沉积,弥补了RGO导电层的“沟壑”,使RGO导电层更加紧密,缩短了电荷传输路径,RGO/PANI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导电介质与基材混合可获得高耐洗、耐摩擦的石墨烯导电材料,以GO(或RGO)和PANI为导电介质,以丝素蛋白(SF)为基材,通过共混成膜法制备出导电RGO/SF和RGO/PANI/SF薄膜。通过增加薄膜中导电介质百分含量,可显著增加薄膜的导电性,GO或RGO百分含量较低时薄膜的力学性能增强,但进一步增加导电介质百分含量,薄膜的成膜性、柔韧性和力学性能均有降低。当RGO为15%、PANI为5%时,RGO/PANI/SF薄膜的表面电阻值为165.15 KΩ/cm,其导电性高于同百分含量RGO/SF、PANI/SF和其它比例RGO/PANI/SF薄膜,说明RGO和PANI具有一定的协同导电功能。为获得耐洗、耐摩擦和柔韧性俱佳的石墨烯材料,以GO(或RGO)和PANI为导电介质,以丝素蛋白(SF)为基材,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RGO/SF和RGO/PANI/SF纳米纤维薄膜,由SEM观察纤维的形貌、直径、纺丝性能、RGO或PANI在SF纤维中的分布。用GO/SF混合液纺丝时,加入2.5%的GO时纤维直径增大一倍,此后随着GO百分含量的增加,纺丝纤维的直径逐渐降低,在GO百分含量的足够大时,反而增加纺丝难度,纺丝纤维节点增多,纤维膜中出现GO的聚集颗粒,且适当的增加GO百分含量,可提高纺丝纤维的断裂强力;采用RGO或PANI制备RGO/SF或PANI/SF纺丝液纺丝时,随RGO或PANI百分含量的增加,纺丝纤维的直径有所增加,这是由于RGO或PANI在SF溶液中溶解度极低,纺丝过程中RGO或PANI以聚集体形式分散于SF溶液中,纺丝纤维中出现较多的RGO或PANI的聚集颗粒。通过静电纺丝方式制备纳米纤维材料中RGO或PANI较多的被SF包覆于纤维内部,因而所得纤维的表面导电性能较差,利用纳米纤维较高的比表面积再次浸渍处理GO溶液,可有效改善纺丝纤维的导电性。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导电;柔韧性;耐久性
  • 3100.“一带一路”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纺织业] [2017-10-18]

    "一带一路"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新疆位于"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地位举足轻重。"一带一路"为新疆纺织服装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所需的发展空间及便利的发展条件。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可以依托区域及政策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依托道路联通建设促进国际贸易畅通。然而"一带一路"也给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必须解决产品竞争同质化、原料价格波动可能引起的整体性风险、产品附加值低、人力资源成本高、周边配套产业滞后等问题,切实把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全面推向新高度。实现其高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
首页  上一页  ...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