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61.新疆砷矿分布特点及成矿类型
[采矿业] [2018-03-10]
新疆的砷资源相对匮乏。本文通过对新疆砷矿产地的数量、分布、资源、勘查程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了新疆砷矿的分布规律和成矿类型,对于新疆砷矿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疆;砷矿产地;分布规律;成矿类型
-
5762.新疆麻扎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采矿业] [2018-03-10]
通过三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在新疆麻扎地区新发现矿(化)点、矿化线索11处,其中黑色金属3处、有色金属7处、非金属1处。成因类型有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构造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沉积型等,其中以构造热液型为主。
关键词:麻扎地区;成矿地质条件
-
5763.广东莲花山地区成矿规律研究
[采矿业] [2018-03-10]
广东莲花山工作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以东,属浙闽粤沿海成矿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莲花山式斑岩型钨金矿。本文通过对工作区内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提取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信息,建立区域成矿模式,编制区域成矿要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找矿要素与成矿的关系,揭示了莲花山地区矿产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词:莲花山地区;成矿规律;矿床
-
5764.铜镍氧硫混合矿焙烧-浸出过程铜、镍、铁的转化
[采矿业] [2018-03-10]
随着硫化镍矿资源的日趋枯竭,铜镍氧硫混合矿的利用将会愈发受到关注。通过对原矿进行差热-热重、XRD以及热力学分析,揭示焙烧过程矿石矿相的转变历程,研究铜镍氧硫混合矿焙烧过程中矿物粒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铜、镍、铁转化的影响,探索浸出过程中溶剂、液固比、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铜、镍、铁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粒度为74~80μm、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2 h、选择水作为浸出溶剂、浸出温度为60℃、液固比为6:1、浸出时间2 h时,镍和铜的浸出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6.25%和96.27%,铁的浸出率低于1%。
关键词:铜镍氧硫混合矿;焙烧;浸出;转化
-
5765.衡阳盆地Cu-Pb-Zn矿床成矿系列探讨
[采矿业] [2018-03-10]
以衡阳盆地构造发展为重点,通过构造活动与Cu、Pb、Zn成矿系列以及分带性特征研究。本文总结出衡阳盆地内构造—成岩—成矿体系,探讨Cu、Pb、Zn成矿系列的分布规律。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衡阳盆地;成矿系列;Cu-Pb-Zn矿床
-
5766.南阳夕线石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选矿试验
[采矿业] [2018-03-10]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河南南阳夕线石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系统研究,查明了矿石矿物组成、夕线石嵌布特征及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夕线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泥量大,有害元素Fe_2O_3含量高,去除难度大。在工艺矿物学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磨矿→脱泥→磁选→一粗一扫三精中矿集中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品位为89.11%的夕线石精矿,夕线石回收率达到51.41%且精矿理化性能达到了我国行业标准(YB/T 4032-2010)中GP-54级标准。
关键词:夕线石;工艺矿物学;赋存状态;选矿工艺
-
5767.堆放参数对瑞安矿煤堆自燃风速的影响
[采矿业] [2018-03-10]
为确定瑞安矿煤堆自燃的环境风速,提高煤堆自燃的预判能力,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5.0数值仿真软件,开展了5个不同尺寸分别在孔隙率0.2~0.6和环境风速0.05 m/s~13 m/s条件下堆放180 d的自热-自燃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堆自燃风速范围因孔隙率和堆放参数不同而异,孔隙率越小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越宽,且最小、最易、最大自燃风速与孔隙率之间具有幂函数关系;影响煤堆最小、最易、最大自燃风速显著的参数分别为顶宽、底宽、高度、角度和孔隙率、孔隙率、高度和孔隙率,并构建了三个自燃风速的合理解算方程。
关键词:煤堆;自燃;风速;数值模拟;逐步回归
-
5768.浅谈山西裂谷带与成矿作用
[采矿业] [2018-03-10]
山西裂谷带是目前仍在活动着的大陆裂谷,它具有裂谷特有的地貌、构造、沉积、岩浆作用及地球物理特征,发生了各种成矿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文章根据已有资料,对与裂谷带形成有关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叙述。
关键词:山西裂谷带;新构造运动;成矿作用;矿产资源
-
5769.新疆鄯善县迎风头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成矿模型、找矿标志
[采矿业] [2018-03-10]
迎风头铁矿区共圈出矿体11个,铁矿体均为条带状状或透镜状,产于侵入岩体中。
关键词:迎风头铁矿;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岩浆晚期贯入
-
5770.胡家峪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采矿业] [2018-03-10]
胡家峪铜矿是我国著名胡篦型富铜矿床,经过数十年的开采,资源已严重危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胡家峪向斜两翼及次级褶皱控矿的新思路,并按该思路施工探矿工程。揭露了向斜两翼及次级褶皱中含矿层位为像"W"形状的中条群篦子沟组含矿层,并在次级褶皱中发现厚大矿体。通过工作探获中型规模的铜矿床,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使一个资源枯竭的老矿山获得了新生,并为胡篦型富铜矿床找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关键词:胡家峪铜矿;危机矿山;褶皱控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