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1.混合抑制剂对白钨矿和方解石的选择性抑制研究
[采矿业] [2018-05-08]
聚丙烯酸钠(NaPA)作为一种阴离子聚电解质,它的COO-基团可以和碱金属阳离子(Ca~(2+)、Mg~(2+)等)发生交联作用,因此被用作阻垢剂、水处理添加剂和矿物分散剂。本文将磷酸盐P17作为链转移剂添加到NaPA中,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NaPA+P_(17)对含钙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aPA+P_(17)对方解石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白钨矿表现出较小的抑制作用;当矿浆pH值为9,NaPA+P_(17)用量为20~30mg/L时,白钨矿与方解石的分离效果最佳。并将这种抑制效果的差异归结为:NaPA+P_(17)对方解石的化学吸附强于白钨矿。该研究对分析聚合物类抑制剂的抑制机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白钨矿;方解石;混合抑制剂;聚丙烯酸钠
-
4482.矿用液压支架结构件焊接工艺探析
[采矿业] [2018-05-08]
以矿用液压支架结构件的焊接工艺为研究对象,阐述焊接技术的相关要求,对液压支架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矿用;液压支架结构件;焊接工艺
-
4483.中条山篦子沟铜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采矿业] [2018-05-08]
篦子沟铜矿位于山西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田,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条群篦子沟组和余元下组中,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为限定篦子沟铜矿后期热液脉状矿化的形成时代,对篦子沟铜矿区方解石-石英脉中与黄铜矿共生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 539±26)~(1 616±2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 577±31)Ma(MSWD=5.5),等时线年龄为(1 522±180)Ma(MSWD=9.6),表明热液脉状矿化形成于中元古代长城纪晚期。据此篦子沟铜矿的热液脉状矿化可分为3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古元古代晚期发生的微细脉浸染状矿化期、脉状矿化期和中元古代早期热液脉状辉钼矿矿化期。此次事件可能为中元古代伸展-裂解事件岩浆侵位产生的热液对原来的篦子沟铜矿进行再次的矿化、富集。结合已有资料,证明篦子沟以及中条山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存在热液矿化事件。
关键词:Re-Os同位素年龄;胡-篦型铜矿田;脉状矿化;中元古代矿化;中条山篦子沟铜矿
-
4484.尼日尔某铀矿生产活动对周围居民年有效剂量影响的监测与评价
[采矿业] [2018-05-08]
本文介绍了尼日尔某铀矿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导致周围居民受到辐射的年有效剂量增加,但从监测与评价的结果来看,其增加的最大值为0.83mSv,未超过尼国相关规定中5年平均值为1mSv的限值。所采用的监测与评价方法是遵照法语国家通用的方法,与国内采用的方法略有差异。
关键词:尼日尔铀矿;年有效剂量;辐射监测与评价;限值
-
4485.广西某高岭土矿除铁试验研究
[采矿业] [2018-05-08]
以广西某高岭土矿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梯度磁选、化学漂白等除铁增白试验,分别从磁介质种类、磁感应强度、矿浆流速、分散剂用量以及p H值、保险粉用量、还原漂白时间、络合剂草酸用量来探索各因素对增白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优磁选、漂白试验条件,降低了高岭土中的含铁量,最终获得白度为75.63%的高岭土产品。
关键词:高岭土;除铁;磁选;漂白
-
4486.湖北黄陵断穹核北部石墨矿形成机制探讨
[采矿业] [2018-05-08]
黄陵断穹核北部的石墨矿炭质来源于微体生物(藻类)。微体生物在古元古代陆间海陆缘潮坪相和泻湖相中富集、埋藏,在还原环境下沥青化。经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在高角闪岩相温压条件下(P=5.5~7.5 kb,t=600~700℃),有机碳转化为(鳞片状)晶质石墨。后期岩浆活动、混合岩化作用对石墨成矿有利,构造作用与石墨矿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黄陵断穹;石墨;成矿机制
-
4487.栾川县核桃岔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区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数值分析
[采矿业] [2018-05-08]
栾川县核桃岔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区深基坑工程周边环境非常复杂,预采用较为经济的"复合土钉墙+三轴搅拌桩"的基坑支护方案。本基坑最深处开挖14.8m,深度超出了规范推荐的土钉墙适用范围,为论证该支付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本文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法对支护方案及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另外将项目的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采用数值法论证基坑支护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期望能为类似工程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基坑支护;有限元;数值分析
-
4488.低品位微细鳞片石墨矿选矿试验
[采矿业] [2018-05-08]
某石墨矿原矿样固定碳含量为8.17%,石墨嵌布粒度极细,部分石墨单体粒度小于10μm,属于低品位难选微细鳞片石墨矿。依据矿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和流程,最终确定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为"一次粗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六次再磨七次精选"的闭路流程。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精矿固定碳含量为85.49%、回收率为86.95%的技术指标,为同类石墨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品位;微细鳞片石墨;再磨;精选;中矿
-
4489.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错那洞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采矿业] [2018-05-08]
经过地质调查工作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南部新识别出由花岗片麻岩、强变形片岩和弱变质板岩组成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系统。穹隆核部侵入的淡色花岗岩主体为含电气石和石榴子石的二云母花岗岩,具多期侵入的特征,其中与成矿有关的中细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6.64±0.38)Ma。在岩体边部强变形的片岩带中新发现了环穹隆展布,层位稳定的矽卡岩带和厚大的铍多金属工业矿体。预查工作通过稀疏地表工程控制,证实铍达到超大型规模,共生的锡、钨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揭示出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除原有的铅锌、金锑等矿种外,铍锡钨多金属还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该首次发现和报道的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对再认识喜马拉雅成矿带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质学;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新发现;错那洞;喜马拉雅成矿带
-
4490.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太岳山森林地表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采矿业] [2018-05-08]
森林地表凋落物是树木生长所需矿质养分的重要储库,探索森林凋落物矿质元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凋落物—土壤的反馈机制.本研究选择涵盖整个太岳山的9个不同海拔梯度,采样收集森林地表凋落物并同时记录环境因子特征,经实验室分析测定样品中的6种重要矿质元素,包括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林型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凋落物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是凋落物S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单独解释了S质量分数变异的40%;凋落物P和Ca质量分数变异主要是由林型、海拔和二者的交互作用造成的;然而,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凋落物中K、Mg、Fe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差别反映了矿质元素受植物生理调节及其在凋落物中固持能力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养分循环建模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拔;坡度;坡向;养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