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01.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以东濮凹陷文东沙三中油藏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东濮凹陷文东沙三中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可动流体百分数、可动流体孔隙度参数分析了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离心力的T2谱形态表现为4种类型,T2截止值与物性呈正相关关系。可动流体含量低且其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渗透率越高,主流喉道半径越大,可动流体参数值越大,可动流体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越好;渗透率越低,可动流体参数衰减越快。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可动流体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应用喉道半径区间分布表征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分布的控制,效果较好。物性越好,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量越高。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可动流体;控制因素;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文东油田;东濮凹陷
-
11402.注CO_2井井筒温度压力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通过对低温CO2与井筒、地层传热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注气开发中综合考虑井筒沿程流体相态以及热物理性质变化的井筒温度、压力场数学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并开发了"注CO2井井筒温度、压力场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注气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入速度、累注量、套管直径对井底温度影响较大,注入温度对井底压力影响较大.
关键词:注二氧化碳;井筒温度;井筒压力;主控因素
-
11403.罗家地区转换波地震勘探分辨率定量分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转换波地震勘探分辨率一直是多波地震勘探争论的焦点。基于吸收衰减介质中地震波衰减机理以及纵波、转换波的纵向和横向分辨率定义,对衰减介质中转换波的主频以及分辨率随传播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针对胜利油田罗家地区实际地层物性参数,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分析,获得了研究工区转换波主频、振幅和分辨率随目的层深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出其纵波与转换波纵向分辨率的理论交叉点深度在1 966~2 250m;然后通过高密度3D3C地震资料纵波与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显示出罗家地区的实际交叉点深度约为1 980m,即在探测深度小于该交叉点深度的中浅层,转换波资料的分辨能力要优于纵波资料。浅层气藏识别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转换...
关键词:罗家地区;多波地震勘探;吸收衰减;纵向分辨率;交叉点深度
-
11404.海上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南海某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产能低,为研究应力敏感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利用真实岩心在地层真实条件下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及孔隙度伤害程度均不可逆,渗透率不可逆损失率在5%左右,孔隙度损失率在千分之几,应避免多次开关井。渗透率伤害程度强于孔隙度伤害程度,开发时应考虑应力敏感的影响,采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储量必须考虑岩石弹性能量的影响。
关键词:海上;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
11405.曲率法在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针对克深气田储层厚度横向分布稳定、构造形态简单且断层发育较少的实际情况,利用曲率法对该气田的储层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法的结果对比、结合,对克深气田的储层裂缝有利发育区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曲率法预测的裂缝分布趋势与数值模拟法结果基本一致,储层裂缝孔隙度值在构造高点及背斜长轴方向的转折端处出现高值,其中东部背斜高点处裂缝孔隙度最大,其次为西部背斜高点、中部小型背斜高点及东南缘单斜带。从气藏开发的角度指出西部背斜高点及东部背斜高点为最有利勘探方向,中部小型背斜高点为次有利勘探方向,东南缘单斜带所属的圈闭幅度低且面积较小,储量受到限制,勘探价值有限。
关键词:曲率法;储层裂缝预测;数值模拟;有利勘探方向;克深气田;库车坳陷
-
11406.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
关键词:注气驱;驱替类型;气窜控制;注入能力;储气库;塔里木油田
-
11407.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聚集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以及泥岩涂抹等是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平湖组早盛型断层封闭性最好,平湖组—花港组全盛型断层封闭性相对较差。不同断层组合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差别,顺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顺倾向与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居于中等,根据以上认识优选目标钻探效果良好。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油气聚集;平北地区;西湖凹陷;东海
-
11408.现代滩砂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薄互层滩坝油藏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和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逐渐成为中国东部油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但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比,对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程度尚欠深入。为此,以峡山水库现代滩砂沉积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单元划分以及沉积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粉砂为主,分选较好,呈席状分布于水库滨岸地带,发育层理、波痕、生物潜穴、贝壳碎片和植物碎屑等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两段式、两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3种类型;其沉积单元可划分为滩后席状砂、滩脊和滩脊间,在垂向上沉积序列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滨湖泥、滩脊...
关键词:滩砂;坝砂;现代沉积;相序;滩坝油藏;峡山水库
-
11409.络合剂改善无碱一元和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增粘能力和油水界面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通过研究络合剂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直链烷基甜菜碱(BH)粘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探讨了在高矿化度条件下,利用络合剂作为助剂改善无碱一元和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粘能力和油水界面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在NaCl,CaCl2和MgCl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 500,890和520 mg/L的矿化水中,质量浓度为50 mg/L的络合剂就可以使质量浓度为1 800 mg/L的HPAM的粘度增加80%以上,可以使质量浓度为800~3 000 mg/L的直链烷基甜菜碱BH与原油的最低界面张力由10-2mN/m数量级降低到超低水平,而且这种络合剂也可以使1 800 mg/L HPAM—800 mg/...
关键词:络合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增粘能力;超低界面张力
-
11410.渗透性砂岩地层漏失压力预测模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为了预测渗透性砂岩地层的漏失压力,提高钻井的安全性。根据塑性流体的本构方程和毛细管渗流理论,分析了钻井液(宾汉流体)在井壁泥饼带、地层侵入带和原地层孔隙中的流动特性,分别建立了井壁有无泥饼2种情况下的渗漏压力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崖城13-1-A15井压力衰竭储层段的漏失压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井壁上未形成泥饼时,漏失压力当量密度为0.613kg/L;井壁上形成厚度1mm、渗透率小于4×10-5 D的泥饼时,漏失压力当量密度可提高到1.21kg/L以上。崖城13-1-A15井钻井施工中,采用密度1.10kg/L的抗高温Versaclean油基钻井液,没有发生井漏。建立的渗透性砂岩地...
关键词:渗透性漏失;漏失压力;高渗透地层;钻井液;数学模型;崖城13-1-A15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