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1.三级装药多级复合射孔技术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为克服传统复合射孔技术装药量小、二次能量做功效率不高、钢质堵片落入井筒造成污染、射孔器结构设计中射孔弹炸高偏小等缺点,提出三级装药多级复合射孔技术。介绍了三级装药多级复合射孔器的关键技术,采用超慢速火药、三级装药结构、泄压孔优化、破碎堵片技术及三联体药盒设计。地面和井下p-t测试以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复合射孔及两级复合射孔相比,三级装药多级复合射孔对储层改造效果显著,运用这项技术后产液强度提高明显。
关键词:射孔技术;多级复合射孔;三级装药;油田应用
-
11012.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i;Ca)-LSX的制备及其N_2吸附性能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以钠型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Na-LSX)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得到混合型低硅/铝比的(Li,Ca)-LSX分子筛,利用ICP-AES、TG和N2吸附-脱附多种表征手段,详细考察和比较了Na-LSX分子筛经过Li+与Ca2+交换前后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LSX分子筛中阳离子的交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a2+、Li+、Na+。影响分子筛对N2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中阳离子大小和分布,以及阳离子与N2分子的结合力;它们首先影响分子筛的水含量和织构性能,最终影响分子筛对N2分子的吸附能力。
关键词: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混合型;离子交换;N2吸附
-
1101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流-岩相互作用的岩石学记录对烃类运散的指示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通过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观察、显微岩石学鉴定、全岩主要元素分析,揭示了漂白蚀变岩石的岩石学判识标志。结合蚀变岩石及围岩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机质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漂白蚀变岩石形成的流体环境,这些特征反过来又对研究区烃类的运移及散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漂白蚀变砂岩与红色原岩相伴而生,其颜色变化趋势、裂隙铁质充填特征、显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研究区曾经历过化学还原性流体作用。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δ13C较轻,大部分小于-10‰,指示存在有机碳源供给;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主要以气态烃及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成分主要为CO2和CH4,表明研究区经历过天然...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流-岩作用;岩石学记录;烃类运散
-
11014.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在近地表高精度成像中的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近地表高精度成像方法一直是地震数字处理方法研究的热点。逆时偏移(RTM)成像方法基于双程波动方程,被认为是解决复杂构造、尤其是高陡构造成像的较好方法,然而逆时偏移方法在浅部成像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低频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近地表构造的高精度成像。本文在实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算法的基础上,通过RTM及LSRTM算法的计算对比指出,对于近地表复杂构造成像,LSRTM相对于RTM算法在主要构造恢复及能量保幅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近地表;逆时偏移;高陡构造;低频噪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
11015.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油藏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适用对象主要为中高渗透油藏,目前对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甚少。低渗透油藏孔喉细微,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复杂,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有很大差异。文中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将启动压力梯度引入低渗透油藏油井产量计算,同时利用非线性扩散系数对注水信号在低渗透油藏传播存在的时滞性和衰减性作了降噪处理,从而使模型反演的连通系数更符合于低渗透油藏特征。实例计算所得连通系数反映的井间动态连通性与生产动态特征吻合较好。
关键词:井间连通性;注采模型;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
-
11016.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长期以来,盆地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导致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评价较低。自2003年完钻了第一口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探井以来,通过强化地质研究,明确了延长探区位于油气富集的陕北斜坡东部,储集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障壁岛砂坝为主,烃源岩广泛发育,泥岩盖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天然气资源潜力在7 500×108m3以上。通过积极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明确提出"优质储层与古流体运聚空间的有效配置决定着天然气富集程度"的成藏认识,成功研发出适合延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新型VES-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取得了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 000...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勘探;延长气田;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
11017.硝酸改性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行为。采用Freundlich、Langmuir、Sips和BET吸附模型分别对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用准一阶、准二阶、混阶和修正的准n阶速率方程对其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BET和Sips吸附模型对改性前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度最高,Sips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改性后的拟合度最高;改性前后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改性后活性炭表面活性位的异质化程度增加,对苯并噻吩的亲和力增强。修正的准n阶速率方程对活性炭...
关键词:活性炭;硝酸改性;苯并噻吩;吸附平衡;动力学
-
11018.AFI型分子筛吸附H_2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对AFI型分子筛吸附H2分子的不同吸附模式进行理论探讨。结果表明,H2分子在分子筛孔道内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范畴。由于相互作用较弱,吸附前后H2分子和AFI分子筛的几何结构变化都较小。根据结合能的计算结果,S1~S5模式中H2分子吸附均为放热过程,其中S1模式放出热量最多;在考虑基组重叠误差效应时S6为吸热过程。AFI分子筛吸附H2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前线轨道主要由分子筛原来相应轨道贡献,前线轨道在H2分子上几乎没有分布。不同吸附模式对AFI型分子筛吸附H2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电子性质影响很小。
关键词:AFI分子筛;氢分子;吸附;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
-
11019.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藏的层系调整——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胜利油区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储量丰富,现有的层系井网已不能满足后续开发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通过细分层系达到提高采收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二元复合驱油藏为代表,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藏进行层系调整研究。以化学驱投资与成本构成分析为基础,依据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藏开发的层系调整界限图版;应用此图版结合熵权算法计算得到的油藏各小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和聚类分析确定的最优化分割方案,筛选出满足要求的最优化分割方案。依此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藏进行层系调整,调整后效果显著,采收率提高了3.45%,财务净现值增加了17...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层系调整界限;熵权算法;最优化分割方案;孤东油田
-
11020.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采用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考察了大庆蜡油不同转化深度下的催化裂解反应的产物分布,探讨了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和干气的生成历程。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中,丙烯的生成是原料一次裂解和汽油馏分二次裂解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原料转化深度较低时,丙烯已由原料中烷烃的一次裂解反应大量生成;随着原料转化深度的增加,汽油馏分二次裂解生成丙烯的反应所占比重增大。在原料一次裂解为主生成丙烯的反应阶段内,干气主要由烷烃发生单分子裂化反应生成,而在汽油馏分二次裂解为主生成丙烯反应阶段内,芳烃和烯烃缩合生焦反应对干气生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催化裂解;丙烯;干气;生成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