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31.致密砂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以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裂缝性油藏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致密砂岩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从构造、岩性与物性、岩心裂缝发育、油气运聚成藏条件等多方面详细描述和总结了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裂缝性致密砂岩潜山油藏的基本特征,认为基底大断裂控制了潜山的构造格局,裂缝与沿其分布的孔洞及其构成的缝洞系统是砂岩油藏的输导体系和储集空间,油源断裂、缝洞输导体系及缝洞型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是控制砂岩裂缝型潜山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中生界砂岩裂缝性油藏的成藏模式对华北地区中生界潜山勘探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潜山;中生界;文明寨地区
-
10332.油气管道焊接工艺及质量控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在油气管道焊接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手工下向焊、全自动向下焊、组合焊以及低氢焊条下向焊等焊接工艺。油气管道焊接大部分采取半自动焊、焊条电弧焊等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在具体的管道焊接操作中有各自的特点。为确保焊接质量,要做好焊接前的准备工作,遵守焊接标准及制度性规定,规范焊接操作过程。
关键词:油气管道;焊接工艺;焊缝;质量控制
-
1033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适应性浅析——以轮古西潜山油藏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油藏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空间连通性差是轮古西潜山油藏的典型特征,根据油藏的动静态资料分析,将储集类型划分为洞穴连通型、孤立洞穴型、洞穴+裂缝型以及孔洞+裂缝型储层4种类型。该研究通过对不同储集类型的单井控制单元注水替油效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指出孤立洞穴型储层注水替油效果较佳,洞穴+裂缝型储层次之,孔洞+裂缝型储层不适宜采用注水替油方式开采。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储层类型;开采方式
-
10334.油田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26]
油田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水源、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以及注水管网等,其中管网结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生产过程中它与注水站、配水间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很多油田企业对地面系统进行简化和优化。选择注水温度仪表时,应根据相应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仪表所需的安装位置,仪表的操作条件等来进行。选择注水流量仪表时,螺翼式水表以及高压水表可以作为就地流量计量仪表。随着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成本在不断降低,采用变频器进行注水电机转速的调节,可以对泵出口流量进行控制。
关键词: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流程;管网结构
-
10335.石脑油催化裂解生成甲烷的影响因素探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对比分析了直馏石脑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过程中甲烷产率的差异及其根源,探索了工艺参数、催化剂活性和烃类分子结构对石脑油催化裂解反应中甲烷的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主要来自于石脑油的催化裂解反应,催化剂上的较强Brnsted酸中心是甲烷生成的活性中心;链烷烃催化裂解更易于生成甲烷;反应温度和油剂接触时间是影响甲烷生成的关键因素,对此提出采用适宜反应温度和大剂油比,在保证原料必要的转化深度的同时,开发超短接触时间的反应技术以减少甲烷生成的技术构想。
关键词:石脑油;催化裂解;甲烷;工艺参数;催化剂
-
10336.井下探测机器人运动控制与局部路径规划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井下探测机器人主要是在出现井下安全事故时进入事故现场,获取井下状况信息。其控制系统包括决策控制层、传感及信息处理层、动作执行层等三大层次。井下探测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选择Q—learning算法。机器人借助自身所配置的专属传感器可以主动收集探测工作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并以所收集到的环境数据为依据对工作环境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规避障碍物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井下探测机器人;运动控制;局部路径规划;模型
-
10337.磁力随钻测量磁干扰校正方法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5-26]
为提高磁力随钻测量的井眼轨迹精度,研究了随钻测量磁干扰校正方法。利用随钻测量参数,计算井斜角、工具面角和方位角;采取360°旋转钻柱记录、分析径向磁力计读数的方法,纠正磁热点引起的径向磁干扰;采用循环迭代的方法,纠正钻柱磁化引起的轴向磁干扰。通过仿真测量参数、磁干扰数据和地磁参数,应用磁干扰校正方法计算得到校正方位角,并与实测方位角、真实方位角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其他井眼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井斜角接近90°或方位角接近90°、270°时,实测方位角误差变大;井斜角接近0°或方位角接近0°、180°时,实测方位角误差变小;真实方位角为0°~180°时,实测方位角比真实方位角小,真实方位角为...
关键词:径向磁干扰;钻柱磁化;轴向磁干扰;方位角
-
10338.三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理论与技术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26]
三元复合驱是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驱油技术,中国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地质储量约为83×10~8t,仅大庆油田就有近14×10~8t的储量,其潜力巨大,但由于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未能进入工业应用。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突破了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无法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技术界限,发明了三元复合体系新配方;研制出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优化确定了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井网井距、层系组合和注入参数;攻克了防垢举升、采出液处理等关键配套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工业化应用条件。现场应用实践表明,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以上,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多...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表面活性剂;方案设计;防垢举升;采出液处理
-
10339.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Ⅰ—Ⅱ油组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26]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渗透率低,Ⅰ—Ⅱ油组当前注采井距为260 m,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应用启动压力梯度法、低渗透油藏经验公式法和压力恢复测试法,对研究区技术极限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3种方法计算的合理注采井距分别为174,170和168 m。分析宝北区块Ⅰ—Ⅱ油组调整井新井投产或老井上返补孔初期产油量统计结果可知,平均单井初期产油量约为6 t/d,现有井网条件下单井控制石油地质储量为0.93×104t,利用经济井网密度对研究区的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在油价为70美元/bbl时,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35口/km2,合理注采井距为169 m。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压力梯度;注水;宝北区块
-
10340.国内首创钻机滑移装置试验成功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26]
2014年1月10日,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钻机交叉滑移装置在加载配重、承重7 000 kN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南北和东西2个方向的整体滑移试验。滑移试验完全模拟油田作业工况,将滑移装置分4个部分安装在7 000 m钻机的基座上,每个受力点可承受2 200 kN的压力。该滑移装置工作时利用液缸推动,使钻机整体实现各个方向的滑移,最快移动速度可达40 cm/min。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滑移装置可根据井位实现大范围的移动作业。移动过程中,若出现较大同步误差,滑移装置可利用补偿阀进行
关键词:装置试验;作业工况;受力点;移动过程;地面条件;同步误差;丛式井;石油机械;市场应用前景;外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