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3124 篇 当前为第 5113 页 共 5313

所属行业:汽车制造业

  • 51121.全空穴模型中柴油非冷凝气质量分数的选取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针对广泛用于柴油喷孔内双相流计算的全空穴模型,提出了一个柴油非冷凝气质量分数与喷射压力和背压压差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幂函数的指数大小由与空穴刚刚产生和空穴已发展到柴油喷孔出口这两种状态相对应的非冷凝气质量分数确定。使用这个幂函数关系式计算了不同喷射压力下柴油的非冷凝气质量分数,然后使用全空穴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计算了不同喷射压力下的柴油喷孔内双相流,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的柴油喷孔流量和喷孔内空穴场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柴油;双相流;空穴;数值模拟;非冷凝气
  • 51122.复合功率分流变速器的设计与验证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基于拉维娜行星齿轮系,设计了结构紧凑的新型复合功率分流变速器,应用等效杠杆法对其进行结构简化与分析。建立了搭载该变速器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对整车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并优化了各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最终利用离线仿真和实车试验对其设计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复合功率分流变速器;拉维娜行星齿轮系;等效杠杆法
  • 51123.采用缸内后喷和排气管喷油的DOC辅助DPF再生技术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度需求,在发动机排气温度250~350℃范围内的工况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缸内后喷时刻、喷油量和排气管喷油量,并绘制了相应的MAP图。
    关键词:微粒捕集器;氧化催化器;缸内后喷;排气管喷油
  • 51124.微型客车轰鸣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本文对某前置后驱微型客车在发动机转速为1 700r/min附近时后排座的轰鸣噪声开展研究。首先基于传递路径分析,对车内噪声和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振动特性进行实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轰鸣噪声源进行识别,确定该车内轰鸣噪声系由后悬架横向稳定杆频率为56Hz的2阶弯曲模态与发动机激励耦合引起。接着,以横向稳定杆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隔离为目标,采用有限元法对该零件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用O形截面结构可将横向稳定杆的2阶弯曲模态频率提高至70Hz。最后经实际制造改进的横向稳定杆装车试验,证实发动机在1 700r/min转速附近后排座的轰鸣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并满足主观评价要求。
    关键词:微型客车;NVH;轰鸣噪声;有限元法
  • 51125.基于怠速提升的DPF再生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端中心附近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升高幅度最大;随着怠速的提升载体的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逐渐降低,怠速提升至1 100r/min时,最高温度峰值由820℃左右降至632℃左右,降低了约22.9%,最大温度梯度由30℃/cm左右降至10℃/cm左右,降低了约66.7%。
    关键词:颗粒捕集器;再生;怠速;温度控制
  • 51126.涡轮增压器进气口消声器设计与性能评估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道路试验测得了某小型汽油车进气管口、车内驾驶员右耳处声压频谱,确定其2.6~3.0k Hz频段噪声源为增压器。结合有限元法设计了压气机进气口消声器,并计算了其无流条件下的传递损失,用两负载法实验加以验证,两者结果相吻合;1.8~3.3k Hz频率范围内,传递损失平均达25d B以上。最后对比了安装消声器前后进气管口和车内噪声的声压频谱,结果表明:消声器在目标频段具有理想的消声性能,有效降低了因增压器噪声引起的车内异响。
    关键词:涡轮增压器;消声器;有限元法;两负载法;传递损失
  • 51127.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汽车排气系统的温差发电热交换装置,其以汽车高温排气为热源、冷却循环水为冷源,在温差发电基本原理即塞贝克效应作用下输出电功率。分析了该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参数对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试验验证了进气温度与流量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分析了汽车排气流过热电装置时的温度场和速度压力场,提出了提高发电装置输出性能及效率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排气系统;温差发电;进气温度;进气流量;输出性能
  • 51128.基于DMA法的新型黏弹性材料阻尼特性研究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鉴于黏弹性阻尼材料在建筑结构抗震减震及抗风方面的重要性,以丁腈橡胶为基体、基于DMA法,首先考察了氯化聚丙烯(CPP)、短碳纤维(CARB)、200目石墨粉(GRAP)、鳞片石墨(FLAKE)、云母粉(MICA)等与基体材料共混物的基本力学性能,其次研究了掺合剂对基体材料的影响,并给出了组分比对基体胶阻尼性能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满足了两个设计要求:1.改进了材料的阻尼性能,使损耗因子提高至1.26;2.使原材料的温位Tg从28.2℃调整至15℃左右,并大大拓展了tanδ>0.5的温域。并且研究发现,单纯添加200目石墨粉的效果最佳,粒径大的炭黑类材料如高耐磨炭黑(FEF)和软质快压出炭...
    关键词:抗震减震;丁腈橡胶;掺合料;DMA;损耗因子
  • 51129.轮毂电机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将电机、减速机构和制动器等高度集成于车轮内。不同路面激励下的轮胎跳动、载荷不均和轴承磨损等造成电机气隙沿圆周分布不均,其所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将会通过减速机构或直接传递给车轮,对车轮定位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中以一款无减速机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对象,在建立其传动系动力学模型、双横臂悬架动力学模型和轮毂电机不平衡电磁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各定位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隙不均匀引起的作用到车轮上的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和车轮前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定位参数变化量的幅度和均方根值均随电机气隙不均匀程度的增...
    关键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气隙不均匀;不平衡电磁力;车轮定位参数
  • 51130.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汽车制造业] [2015-09-10]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关键词:柴油机;进气预热;起动;扭矩;燃烧压力
首页  上一页  ...  5108  5109  5110  5111  5112  5113  5114  5115  5116  511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