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64 篇 当前为第 2847 页 共 3047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8461.新型硅酮密封胶增塑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以有机硅高沸物和三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硅酮密封胶增塑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为:以n(硅烷高沸物)∶n(三乙二醇)=1∶3,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0 min,制得浅黄色透明硅酮胶增塑剂,产率为90%以上,通过在硅酮密封胶中的实验表明该产品的增塑效果良好.
    关键词:有机硅高沸物;三乙二醇;硅酮密封胶增塑剂
  • 28462.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综合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气敏材料,从最初的金属氧化物到最新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重点叙述了有机/无机复合气敏材料的各种类型,最后展望了气敏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气敏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高聚物
  • 28463.不同种类SiO2对NiMo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分别以白炭黑、气凝胶和普通SiO2粉末为硅源,采用混捏与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NiMo/SiO2-γ-Al2O3催化剂;用SEM,TG,XRD,BET,TEM,NH3-TPD,UV-Vis DR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同时对二苯并噻吩(DBT)-正辛烷模拟体系和常压直馏柴油进行了加氢脱硫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白炭黑能很好地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更多的微晶层数为2~6层、长度为8~15 nm的Ⅱ型加氢脱硫活性中心,使催化剂中含有20 nm以上的大孔,同时具有合适的表面酸性.将白炭黑改性催化剂用于初始硫含量为4.00× 10-3 (W)的DBT-正辛烷模拟体系,在300℃、氢分压2.5 MPa、液态空速3.0 h-1、氢气流量与原料流量的比(简称氢油比)为200的条件下,出口处硫含量降至3.00×10-5 (w);对初始硫含量为1.05×10-3 (w)的常二线直馏柴油,在350℃、氢分压2.6 MPa、液态空速1.8 h-1、氢油比200的条件下,出口处硫含量为3.48×10-5 (w).
    关键词:氧化硅;改性镍-钼催化剂;加氢脱硫;柴油
  • 28464.正戊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模型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在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正戊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网络,根据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和文献数据,建立了正戊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模型,该模型包括14个分子和17个自由基共计199个自由基反应.采用NM-Ⅱ型蒸汽热裂解模拟实验装置对正戊烷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实验,以验证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炉管出口温度低于750℃时,正戊烷热裂解产物收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在炉管出口温度高于750℃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建立的正戊烷热裂解自由基反应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低温工况下裂解产物的收率情况.
    关键词:自由基反应模型;正戊烷;热裂解;乙烯
  • 28465.超级电容器用(RuO2/SiO2)·nH2O复合薄膜电极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以水合三氧化钌(RuCl3·3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热分解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RuO2/SiO2)·nH2O复合薄膜电极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电极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借助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时薄膜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SEM、XRD、FTIR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水合三氯化钌和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0∶3,当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50℃和2h时,复合薄膜电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比表面积为265.7m2/g,比电容最高为421F/g,充放电电流为0.1A时,内阻最高为0.72Ω.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复合薄膜电极;溶胶-热分解法;比电容
  • 28466.壳聚糖/四氧化三铁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选用Fe3O4作为磁性组分,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直径为40 nm的纳米Fe3O4颗粒,利用乳化交联法在pH=9,60℃的条件下将壳聚糖和Fe3O4复合在一起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Fe3O4磁性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磁性.同时测试了磁性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5时材料有较好的吸附性,壳聚糖所占质量比越高吸附性能越好,m(壳聚糖)∶m(Fe3O4)=2∶1的吸附性最好;在pH=5时,吸附容量为78.15mg/g.
    关键词:壳聚糖;磁性微球;吸附
  • 28467.流场流分离技术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微粒分布测定中的应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场流分离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技术,逐渐被用来分离和表征聚合物、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微粒.介绍了作为场流分离技术之一的流场流分离( FIFFF)技术的原理.重点综述了常温FIFFF技术在聚电解质等水溶性聚合物及聚合物乳胶粒水分散体系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以及高温F1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烯烃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讨论了FIFFF技术相对于GPC技术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Fl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场流分离;流场流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合物;微粒
  • 28468.表面机械合金化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总结了近年来表面机械合金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表面机械合金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表面机械合金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影响表面机械合金化的因素.最后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对开展表面机械合金化的研究、表面合金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表面机械合金化;形成机理;影响因素;surface mechanical alloying;formation mechanism;influence factor
  • 28469.溅射时间对硼掺杂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采用脉冲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硼掺杂氧化锌(ZnO∶B)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研究了溅射时间与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ZnO∶B是多晶薄膜,具有六方钎锌矿结构且呈c轴择优取向,其透明导电性能优良,在可见光谱范围的平均透先率超过80%,薄膜电阻率随溅射时间延长而降低至3.0×10-3 Ω·cm.
    关键词:ZnO∶B薄膜;溅射时间;光电特性;透光率;ZnO ∶ B thin film;sputtering time;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y;transmittance
  • 28470.MgB2超导材料掺杂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元素掺杂可以提升MgB2在磁场中的性能,解决其超导性能在磁场环境下的退化问题,对MgB2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元素掺杂MgB2的目的及作用机理,从薄膜、块材、线带材3个方面具体综述了纳米SiC和有机物掺杂MgB2超导体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烧结温度及有机物掺杂量对MgB2超导体的性能影响,深入分析了有机物掺杂改善MgB2超导性能的微观原因.
    关键词:MgB2;临界电流密度;上临界场;SiC掺杂;有机物掺杂;MgB2;critical current density;upper critical field;SiC doping;hydrocarbon doping
首页  上一页  ...  2842  2843  2844  2845  2846  2847  2848  2849  2850  285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