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341.基于多源数据的东海小黄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建立稳定环境和波动环境机制下预防性渔业管理生物参考点,整合调查设计和渔捞日志等多源资源指标构建混合矩阵,利用logistic和Fox剩余产量模型的两步分析技术,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评估。模型估算参数和管理参考点显示, Fox模型对渔获量和CPUE拟合的方差贡献率高于logistic模型,两者分别为68%和57%,环境承载力和内禀增长率相差较大。logistic 模型估算了相对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内秉增长率、初始开发率以及MSY。稳定环境下资源状况评判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多数年份的捕捞强度超过捕捞水平限制参考点,渔业遭受过度开发,平均资源量保持在中位水平且未达到过度捕捞状态,但已超过目标参考点;波动环境条件下的判别结果显示:logistic和Fox模型拟合的渔业水平均已达到过度捕捞。采用保护性捕捞参考点可增强渔业资源稳定性,当捕捞死亡从参考点FMSY降至预防性参考点Fopt, logistic模型估算资源量从8.1 t上升到10.1 t,而渔获量从13.1 t下降至12.3 t;Fox模型资源量则从11 t增加到15.9 t,相应的捕捞产量从12.8 t下降到11.6 t。Fox模型评估结果较为保守,适合预防性渔业管理。
关键词:东海;小黄鱼;混合矩阵;产量模型;East China Sea;Larimichthys polyactis;mixture matrix;production model
-
162342.掘进机装运机构存在问题及改进设计
[采矿业] [2014-05-15]
装运机构是掘进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装载运输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整机的生产能力.文章从使用角度介绍了掘进机装运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对装运机构进行改进设计,使掘进机装运机构结构更简单,工作更可靠,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掘进机整体使用寿命.
关键词:掘进机;装运机构;改进设计
-
162343.含钛铁尾矿制纳米级TiO2的结构及性能
[采矿业] [2014-05-15]
以贵州某低品位细粒难选钛铁矿还原焙烧—弱磁选选铁尾矿为原料,采用酸化焙烧—水解工艺制得高品位纳米级TiO2粉末,采用XRD、SEM、TEM和BET等手段对TiO2粉末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以难降解酚类化合物4-硝基酚为对象,评价了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4-硝基酚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粉末属纳米级锐钛矿精矿,颗粒粒径在几十纳米;TiO2粉末呈介孔结构,平均孔径在5 nm左右;TiO2粉末对4-硝基酚显示了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240 rain的降解率超过60%.
关键词:钛铁矿;尾矿;TiO2;光催化剂;Ilmenite;Tailings;Titanium dioxide;Photocatalyst
-
162344.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海洋酸化可通过影响海洋生物脂质储存、脂肪酸氧化酶、RNA/DNA比值、生物矿化、能量代谢和细胞应激基因表达等途径,影响海洋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而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含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生长与发育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由于缺少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影响的研究,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亟待加强用多学科、多层次探索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核酸、蛋白质及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关键基因等方面,综合探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机理,了解海洋酸化影响的本质,揭示、掌握其规律,从而为预测未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影响和机理,旨在更好地研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及其机理,为控制海洋酸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同时也为科学调控养殖海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酸化;核酸;脂肪酸;蛋白质;海洋生物;ocean acidification;nucleic acid;protein;fatty acid;marine organism
-
162345.近交对三疣梭子蟹若干经济性状衰退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本实验通过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全同胞交近交家系。在生长季节,通过对相关形态学指标的测定,对F1-F6家系的生长、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进行评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 F1家系,近交系数每增加10%,就会引起全甲宽-2.4%~-5.1%的衰退,体质量-0.8%~-3.5%的衰退,存活-34.4%~-69.9%的衰退,与存活相关的产量-14.1%~-35.4%的衰退,可以发现全甲宽和个体平均体质量的衰退程度较低,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的衰退程度较高。近交系数为37.5%的 F3无论在生长、存活还是产量上都没有出现近交衰退,但150日龄时各个指标的差异系数明显较 F1、F2大,表明其整齐度比F1、F2差; F2、F4、F5和 F6相比于 F1在生长、存活和与存活相关的产量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近交衰退,差异显著(P0.05)。6代家系近交衰退的一致性表明近交确实降低了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存活和产量,尽管一些衰退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应当尽量避免近交的发生,近交应当在动物育种工作需要时才使用,只适宜在培育新品种、建立新品系、种群提纯与保纯的过程中采用,在无目的或目的性不明确的情况下应避免近交。本研究通过观察连续近交的三疣梭子蟹在生长、存活及相关的产量方面的变化,旨在为三疣梭子蟹选择育种的研究与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近交衰退;生长;存活;经济性状;Portunus trituberculatus;inbreeding depression;growth;survival;economic character
-
162346.服装产品工业水足迹的若干基本问题
[纺织业] [2014-05-15]
纺织工业降低水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目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消耗定量评价的水足迹分析法在纺织行业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纺织服装产品的工业水足迹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能源及物料水足迹系数、灰水足迹计算、地域性与季节性影响,以及产品分类原则与质量基准等若干基本问题.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品;水足迹;工业水足迹;核算体系
-
162347.聚苯胺复合防腐材料的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5-15]
主要针对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讨论了它对金属的四种防腐机理:屏蔽作用、钝化作用、阳极保护作用和电场作用.同时,综述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聚苯胺防腐涂层制备方法,对制备聚苯胺/无机粒子复合防腐材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聚苯胺复合防腐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苯胺;防腐机理;制备方法;复合;防腐材料;Polyaniline;Anticorrosion Mechanism;Preparation Methods;Composite;Anticorrosion Materials
-
162348.马氏刺蛇尾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马氏刺蛇尾(Ophiothrix marenzelleri Koehler)的饵料选择性、摄食率和摄食行为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氏刺蛇尾仅能摄食悬浮的有机颗粒,对食物种类没有选择性,但对悬浮颗粒的粒径具有选择性。观测结果显示,其摄食的食物粒径范围为10~1000μm,食物种类包括动植物碎屑、细胞较大的海洋微藻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等。因此,马氏刺蛇尾的食性属杂食性,是蛇尾中食微类群的成员。马氏刺蛇尾不摄食时,常处于静止状态或腕末端翘起;摄食时数条腕翘起在水中摇动,通过腕部的管足摆动将水体中的适宜食物颗粒聚集成球状颗粒运送到口中。小规格马氏刺蛇尾的摄食率显著高于较大规格蛇尾(P
关键词:马氏刺蛇尾;摄食习性;饵料选择;摄食率;摄食节律;Ophiothrix marenzelleri Koehler;feeding habit;food preference;feeding rate;feeding rhythm
-
162349.含油气细粒沉积岩研究的几个问题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5-15]
细粒沉积岩在沉积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看似“简单”而往往被忽略;同时受超微观实验条件的限制,细粒物质的沉积、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学界乃至于地质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随着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细粒岩沉积学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细粒沉积岩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和需要进一步深入之处.未来的研究应当综合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地层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高精度的观察手段、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实验模拟等方法,探索理论突破与方法创新,规范细粒沉积岩相关概念及术语,建立系统、科学的细粒沉积岩分类方案,明确细粒物质沉积、成岩动力学过程,建立针对深水细粒物质的研究规范.在研究中应当重视学科交叉及科学研究与工业价值间的关联,使得细粒岩沉积学这一薄弱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服务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关键词:细粒物质;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层序地层;埋藏成岩转化;fine-grained sediment;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edimentary dynamics;sequence stratigraphy;diagenetic alternation in burial
-
162350.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反复或复发效果探讨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在糖皮质激素(GC)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和(或)复发现象时阿奇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179例PNS反复或复发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阿奇霉素,剂量10 mg/(kg·d),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反复或复发情况、总病程、GC的每日用量及累积应用总时间、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ho)、尿素氮(Bun)、肌酐(Scr)、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补体(C3、C4)及血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比例等临床特征、血尿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以及治疗组中阿奇霉素有效患儿与无效患儿一般资料及血尿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75.28%)高于对照组(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阿奇霉素有效与无效患儿的就诊前尿蛋白定性程度和就诊前尿蛋白持续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尿蛋白持续时间越短阿奇霉素干预有效率越高.结论 在PNS患儿出现反复或复发现象的早期予以阿奇霉素干预治疗可得到较好的疗效,阿奇霉素有可能作为GC的助减剂为反复或复发的PNS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类;复发;儿童;阿奇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