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重症微创修复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发布日期:2016-11-10
定子线棒主绝缘被喻为发电机的"心脏",其介电性能对发电机的正常运转起决定作用。本文对某电厂660MW水氢氢汽轮发电机的一根定子线棒进行绝缘修复,合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在不拆除下层受损线棒的情况下,对伤处进行了"微创"修复,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修复工作,并通过验收试验。
-
探究钢铁材料复合强化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发布日期:2016-11-10
强化钢铁材料的方法种类很多,复合强化也在逐渐采用,复合强化是指综合应用合金化、相变强化及形变强化等手段,以达到充分发挥钢铁材料疲劳强度潜力的目的。目前针对复合强化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钢铁材料的疲劳强度潜力理论方面还远远不够。本文就通过以复合强化途径来探究如何发挥钢铁材料的疲劳强度潜力来进行分析。
-
ASME BPV Ⅱ中国国际工作组第十次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发布日期:2016-10-30
2016年9月21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锅炉与压力容器规范第二卷(材料卷)中国国际工作组(BPV II CIWG)第十次会议在上海市召开,中国特检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寿比南主持会议,ASME BPV II卷主席Jeffrey Henry先生、第II卷钢铁材料分委会主席Annemarie Appleton女士和第III卷前主席Richard Barnes先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有来自23
-
美国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开发出新型非晶态合金钢
来源:粉末冶金工业 发布日期:2016-10-10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技术研究团队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可承受极高的冲击力而不产生永久形变的钢铁材料,并对这种材料进行了测试。这种材料是一种非晶态合金钢,已被命名为SAM2X5-630。SAM2X5-630的制备方法是:将混合后的粉末在100 MPa的
-
钎焊金刚石锯片加工HRB400钢的模型及试验分析
来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发布日期:2016-08-20
尝试以HRB400螺纹钢的切屑厚度为切入点,对单层钎焊金刚石锯片锯切性能进行研究。建立锯片切割螺纹钢理论模型,通过计算得单颗金刚石最大锯切厚度值。通过试验得到的切屑类型有剪切屑及少量熔球屑,对剪切屑厚度值进行测量并与切屑厚度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吻合很好。经过分析得到螺纹钢锯切加工模型,探讨金钢石锯片加工钢铁材料时的锯切机理。
-
目前是创新练兵的好时候
来源:企业管理 发布日期:2016-08-15
在机床制造业,中国人做不了的,人家就卖得很贵;中国人做得了的产品,外国品牌价格就卖得比你便宜,一旦把你打垮,他们就会把价格重新抬上去。这一点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有一种设备,国外卖给我们每台销售价两三千万元,中国大概总共买了几百台,后来我们经过几年攻关,把它研发出来,比国外品牌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对方的价格一下降到了700万元。
-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军事文摘 发布日期:2016-08-15
无处不在的钢铁材料喜欢看好莱坞大片的小朋友,是不是曾多次梦想能像钢铁侠一样,穿上赋予自己强大力量的红金色钢铁衣去保护世界?除了在科幻电影中的卓越表现,钢铁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看看我们的周围,大到铁路、摩天大楼、立交桥等基础设施,小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钢铁可谓
-
切磋琢磨 乃成宝器——记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 发布日期:2016-08-15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有云:"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于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和教授李卫而言,"切磋琢磨"这4个字同样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作为我国钢铁耐磨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之一,32年来,李卫投身于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的技术研发之中,将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于全行业,引领和提升了我国耐磨材料产业。2016年1月8日,由李卫主持的科研项目"节
-
《大河之魂》
来源:钢铁文化 发布日期:2016-07-15
《大河之魂》——09CuPRe热轧板经闪光焊后顶锻时,基材中的磷偏析带随着金属的流动被挤压成弧形,与此同时,钢板端部熔化的金属从接口中被挤出,未溶解的磷偏析区残留在焊缝中,冷却下来便形成一条由大量含磷颗粒相组成的偏析区。
-
镁合金材料在机器人轻量化上的应用浅析
来源:新材料产业 发布日期:2016-07-0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人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按照现代机器人的用途分类,可将机器人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2大类[1]。一、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随着机器人发展的不断成熟,机器人的应用已从最早的工业领域不断扩大到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空间及海洋探索、军事和娱乐等。机器人技术将不仅推动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将迎来非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2]。当前,美、日、欧洲、韩国等工业